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全部

  • 全部

分享

特写丨“合作建房第一人”于凌罡:一直在研究年青人居住问题 希望大家都有房

发布于:2019-07-25 12:08    阅读次数:

  中房报记者 李燕星 秦龙丨北京报道

  “他是中国当年提合作建房的一个‘素人’”,在“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房地产40年40人时代人物颁奖盛典”上,主持人介绍到。

  这个“素人”是于凌罡,中国合作建房第一人。

  2003年,北京迎来第一轮房价高速增长,东三环富力城开盘6000元/平方米的均价让购房者咋舌。

  “合作建房能将房价拉下40%让开发商靠边站。”于凌罡说。

  2003年,这位而立之年的联想集团IT工程师在北京发起合作建房倡议,让痛恨房地产暴利的人都来参与建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当开发商”。希望通过私人合作建房方式,以低于商品房的价格,实现人们的居住梦想。

  “我提倡的是有品质的幸福生活,而不仅仅是一套便宜的房子。” 于凌罡在合作建房中强调物业自主权、配套收益权、项目自主权,最后是成本价得房。他开始在多个网站发帖,号召大家“自己做开发商”。

  合作建房迅速在北京、广州、重庆、昆明等地掀起热潮,并扩展到全国30余座城市。一时间,于凌罡成为人们追逐的焦点。

  但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拿地,几乎是屡屡受阻,2005年8月,他选中朝阳区芍药居甲2号地块,不久即放弃竞争;2006年1月,他又盯上工体北路4号院地块,土地竞价当天临时缺席;2007年3月,他高调介入花园路25号地块,但在9家单位中报价最低。

  其次是资质。合作建房的“众筹”非常顺利,但受还款进度、企业资质、开发进度等制约,最终于凌罡不得不与开发商走到了一起,这又将他推向了合作建房的对方面,合作者及媒体质疑他被“招安”,一场大声讨再所难免,双方合作终止。2009年11月,于凌罡宣布停止合作建房。

  2014年,于凌罡重新启动合作建房,这一次的目标是找“买房子只为投资的有钱人”来合作。最终也因市场的变化与高企的房价而作罢。

  成败与评说留给历史。如今的于凌罡身上少了远去的光环,多了沉着的底色,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北京这座超级大城市,关注这个城市打工的青年人,关注他们的梦想与现实,关注他们为这个城市带来的光亮。

  1月7日,北京寒风凛冽,于凌罡率性洒脱地走上红毯,他曾经为房地产行业中的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留下炽热的梦想,今天则为中国房地产报的“时代之问”留下无悔的赤诚答案。他的身上,闪现着许多年轻人改变世界的执着身影。

  中国房地产报:改革开放40年,你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于凌罡:我希望中国越来越好,当然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房子。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青年人买房比较焦虑,对于他们有什么建议?

  于凌罡:其实我一直在研究这个事情,包括合作建房。现在,很多老百姓意识不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比如很多来北京打工的年轻人还在合租,这一点不奇怪,但是我们算过,他们每年对北京在经济上的贡献,一般在600亿元以上。一年60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能买多少房子?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量。

  中国房地产报:那你对北漂们有什么建议?

  于凌罡:我的建议是,如果年轻人要买房子,要在北京买房子,就要按照这个城市的规则来,北京这个城市需要你敢于去做一些事情。

  中国房地产报:是要敢于去冒险和挑战吗?

  于凌罡:不,绝对不要去冒险,是按规则来。比如一个人想要买房,必须先存钱,你看到前面有很多人买了房子,并且在前几年买了相对便宜的房子,但其实他们也是存了大量的钱才买得起的。不能一步也不往前走,等着别人拉你,即便房价降得再多,也需要你存钱来买。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你怎么看?

  于凌罡:未来是一个租赁时代,租房也可以解决居住问题的,但是很多人在观念上转变不过来。比如,有人拿父母的钱去住900万元的房子,自己的年收入只有24万元,为什么不拿父母的钱去做一些该做的事情。这是一个过程,慢慢来吧,大家都会成长。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房地产40年40人时代人物颁奖盛典”由中国房地产报、凤凰网、中国住交会组委会联合举办,全联房地产商会支持,中房同创、优博集团、凤凰网房产联合承办。

  

  

  责任编辑:马琳  刘亚

  审读:戴士潮

相关教程

中外合作办学学费一览表

А. Мамин провел за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中国—

安徽财经大学合作经济专

ВЕГА”有限责任公司寻求

俄运输部通报俄飞机注册

哈Magistral公司寻中国专家

俄2021年政府预算执行盈余

2021至2022农业年度俄谷物出

Президент Казахс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