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2019考研试卷政治分析题试题(网友回忆版)

 

  中公考研网为大家整理发布“2019考研试卷政治分析题试题(网友回忆版)”试题解析内容,中公考研各研究院师资深度解析试题变化及难度,帮助大家做好考后估分、从容迎战后续复试调剂! 考研复试】/【调剂指南】/2019年各科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全汇总

  2019考研试题政治分析题试题(网友回忆版)

  34.(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由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所决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人类的创新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主要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第一,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第二,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第三,我们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所以,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无止境的,理论创新也是无止境的。

  35(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文化,外交等各领域也都取得显著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通过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很多,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中国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改革不断的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旧问题的解决和新问题的产生不断交替,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过程,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36.(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历史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各种社会主义的思想中,经过反腐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道路。

  (2)中国人民走的是历史选择的道路。100多年前,中国人民努力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当前和以后,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