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西安交大研究生發明“智能輪椅”

 

原標題:西安交大研究生發明“智能輪椅”

西安交大研究生發明“智能輪椅”

宋立冬演示智能輪椅。

全身不動,隻要輕輕移動頭部,整個裝置就靈活移動起來……“即使殘疾程度很重,隻要頭部能輕微活動就能行動。我們的項目主要通過輔助裝置,幫助肢體殘疾老年人恢復基本的行動能力。”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宋立冬昨日告訴記者。在日前落幕的第十三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總決賽中,宋立冬團隊獲得了技術類競賽——機電控制與智能制造類一等獎。

為什麼想到做這樣一套設備幫助殘疾人、老年人?宋立冬說:“其實很簡單,家裡長輩、老人最怕的就是跌倒。我們做過調查,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是該人群因傷害致死的第一位。其原因並不是跌倒創傷,而是由於跌倒造成老年人肢體殘疾后臥床不起,活動范圍受限,與外界溝通交流途徑斷絕,心理壓力累積,從而誘發一系列老年疾病的發生。”

宋立冬和幾個同學看到了這樣一個巨大的需求。他說:“幫助殘疾老年群體恢復基本行動能力十分重要,而用現有的醫療技術恢復老年人的機體活動能力並不現實,通過外力輔助幫助這一少數群體恢復行動能力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團隊基於此,設計出了這套系統,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殘疾人群體“自由行動”。團隊設計了一套“基於視覺語音引導的助殘操作與運動系統”,具體功能是通過雙目攝像機、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採集用戶頭部的姿態和空間位置的信息。在宋立冬團隊的成果展示視頻中,展示的同學通過頭部較小幅度的擺動來操控輪椅運動和機械臂動作,完成一些基本動作。

設計過程是多學科的融合,不僅僅涉及電子設計學科領域,還有一些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比如機械手臂的設計需要一定的制圖和機構加工技能,高級算法的實現需要良好的編程能力﹔成果展示除了實物現場演示外,還需要良好的演講能力、文案撰寫能力、Photoshop處理技巧等等……宋立冬表示,團隊成員都特給力,每個人就自己的能力和技巧選擇一部分,分擔隊友之間的壓力,最終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完整而又出色的作品。

“ 參賽指導展示著一所高校指導教師和領隊人員的實力和風採。競賽過程中,在文檔寫作、作品展示上,指導老師利用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對項目團隊給予了中肯的點評和針對性的指導分析。”宋立冬對於學校老師的幫助非常感激。

“創新中能夠更好地應用和鑽研學到的知識。看到我們的專業知識能實實在在幫助人,真的特別開心。”宋立冬說,這個年輕的創新團隊的成功,不僅僅得益於其作品的創新性及實用性,更多的是團隊的相互配合相互協作。 ■記者 張瀟 實習生 韓蓉 文/圖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