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7 09:0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强劲的广东省佛山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根据软科正式发布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600所大学中排名第381位,与2017年排名第420位相比提升了39位,与2016年排名第507位相比提升了126位。
200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机械工程、兽医学、土木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畜牧学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教育、控制工程、农业、国际商务、兽医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7年6月,学校被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仙溪校区、江湾校区、河滨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950亩(其中含仙溪湖水面17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迄今为止,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4万余人。
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含公共体育、公共英语、公共艺术)、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招本科专业53个,涵盖了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1人,其中专任教师973人。全校具有正高职称172人,副高职称39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7人,硕士学位教师557人。自启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学校引进了119位高层次人才,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213名,其中双聘院士4人,另通过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团队1个,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共25人,海外著名大学教授、企业高管共15人,国家优青、青年千人和省级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25人,培育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外专项目1人,青年千人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此外,聘请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丁肇中博士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424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6340人。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地方实用人才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了勤俭建校、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办学风格和较为鲜明的应用性办学特色。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校毕业生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2015年1月~2017年12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1193项,其中国家级302项、省级891项。
学校稳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兽医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学及数学等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学校现有“佛山智能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主要建设单位)1个、“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5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21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31个。土木工程、动物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园艺、材料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护理学等10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等3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目前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学院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0个、重点专业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7门,精品开放课程14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已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