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7 08:58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2018年7月19日,“新浪2018中国教育行业论坛”在新浪总部大厦顺利启幕,首场为K12教育行业论坛,本次论坛以“K12的海水与火焰“为主题,聚焦政策、资本与科技带给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与众位行业资深大咖,共同寻找“回归本质”的中国教育培训发展之路。以下为文都教育中小学事业部副总经理那春雷的论坛发言实录:
我是文都中小学的那春雷,首先感谢新浪提供这样的一个行业互动交流、探讨的平台。
认真听取、学习前辈们从微观到宏观,也有从宏观到微观对行业大的发展趋势发表的不同见解,和分享的各种亲身案例,不同观点的阐述和碰撞,让我对K12这个行业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在此,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我们文都中小学在大环境中遇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减负令,让我们在奔跑中“放慢”脚步
文都教育是做考研起家,到今年是第22年。文都中小学等于是做了一个资源、业务的下沉。从2016年组建到现在,不到两年时间,去年刚刚经历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期,在北京、西安、天津、武汉发展了58个校区。但是,经过快速发展期之后,我们发现:去年一年走得太快了,个别校区已经暴露出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这一次教育部的“最严减负令”或者是综合整治,恰好给了我们一个刹车、审视自己、审视如何健康发展的机会,也让我们第一次正视自己,我们作为中小学教育,提高我们的内容输出质量、教学质量、服务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是我们遵循的教育最本质的需求。
我认为,行业整顿是机遇大于挑战。其实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竞争压力最大的反而不是我们正规的中大型机构,恰恰是市面上流散的一些小型作坊,因为可以不遵循我们的行业规则,甚至不遵循一些道德规则和商业规则,想怎么样怎么样,对学生对家长,甚至是行业本身的口碑,伤害都是极大的。当这次整顿下发之后,我们发现: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准线的设置、准入门槛的设置,这些小型机构绝大多数面临倒闭,因为他们承担不起行业高标准下资金的投入,达不到标准化运营的要求。这意味着未来正规的教育机构将会获得行业准入资格,行成相对健康的竞争环境,这其实是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机遇。
多种授课形式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张总说的“教、育”应该拆开说,感受特别深。教育是个性化的东西,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长、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需求。面授课、双师课堂、在线1对1,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需求下,大家有不同的选择。
另外,回到教学本身,我们说授课形式。授课之初,我们是会带着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绑着实际的教学内容,我们还要追求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学体验,还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家长的需求、老师的需求,还要考虑怎么降低教学成本。这些因素全考虑进来之后,里面可能不是一个抉择,而是说我们根据教育机构实际的情况、实际的数据反馈做一个统筹,选出来一个最优的结果,可能是我们从实际教学中考虑的结果。
我们从内容的接受方来看,能得到什么东西?在现在教育科技不断迭代的过程当中,我们去拥抱这种发展趋势,这是我们最终的选择。每一个技术或者是一个新变革到来的时候,都是好坏参半。在线教育兴起的时候,大家都考虑如何解决K12学生在线学习的主动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孩子跟老师交互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环境打造的问题,那时觉得似乎是解决不了。但是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之后,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当时在选择节点我们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我们机构今天将会面临更大的生存问题。所以,我在思考,在面临这些新的技术跟挑战的时候,我们如何去做趋势的判断跟选择,这可能是我们要去思考的。
人工智能让我们更懂未来
第三个问题,人工智能时代K12教育要怎么变?
我理解首先让让老师更懂学生。我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语音识别、动作识别,大数据计算等,可以通过数据化的东西让老师看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变化,精准的挖掘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痛点在哪里,进而让老师更好地评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