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5 16:46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西南科技大学 2025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目录深度解析:导师资源与研究方向全景指南
西南科技大学考博专区: 历年真题、试题答案详解下载
西南科技大学 2025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最新发布的招生学科目录揭示了学校在材料科学、环境工程、控制科学、生物学及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导师配置与研究方向布局。作为考生报考的核心参考文件,本目录不仅呈现了各学科的招生规模和导师阵容,更隐含了学校在科研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将对目录进行系统性解构,从学院学科分布、导师团队构成、研究方向特色及报考关键信息四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报考决策支持。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多方向协同发展的材料研究集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西南科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2025 年由材料与化学学院负责招生,拟招生人数 13 人。该学科依托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形成了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多个特色研究方向,校内与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的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产学研结合能力。
研究方向与导师团队解析
01 | 材料学
校内导师阵容(18 人):王军霞、卢忠远、卢喜瑞等教授组成的核心团队,研究领域覆盖新型功能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等方向。其中,卢忠远教授在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已形成系列成果,廖其龙教授在生物陶瓷材料方向具有深厚积累,霍冀川教授的纳米材料研究团队实力突出。 校外导师资源(4 人):帅茂兵、杨光成等行业专家的加入,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技术需求对接的机会,尤其在材料工程化应用方面形成独特优势。02 | 材料物理与化学
校内导师团队(20 人):代波、龚流柱等教授聚焦材料表界面物理化学、计算材料学等前沿领域。彭汝芳教授在含能材料物理化学方向的研究具有国防应用背景,魏贤华教授的纳米催化材料团队已建立国际合作网络。 校外导师优势(9 人):朱永法(清华大学)、吴卫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校外专家的参与,使该方向在环境催化材料、极端条件材料研究方面获得跨学科支持。03 | 材料加工工程
校内导师配置(11 人):杨文彬、杨军校教授等专注于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周元林教授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加工领域经验丰富,熊鹰教授的先进焊接技术研究团队与工业界联系紧密。 校外导师补充(1 人):李波教授的加入强化了材料加工过程智能化控制方向的研究力量。04 | 光电材料与工程 & 05 | 土木工程结构材料
温才教授领衔的光电材料方向聚焦新型光电器件材料,古松、姚勇等教授的土木工程结构材料团队则在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加固材料领域形成特色,与西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高度契合。报考关键信息
初试科目:①1001 英语 ②2001 物理化学 ③3001 材料科学导论 同等学力加试:①材料结构与性能 ②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招生咨询:材料与化学学院(0816)2419203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环境研究体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由环境与资源学院承担招生任务,拟招生人数虽未明确标注,但作为学校 "双一流" 建设的重点学科,其招生规模将根据教育部计划动态调整。该学科依托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构建了从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完整链条,校内校外导师的跨界合作凸显了学科的应用导向。
研究方向与导师团队解析
01 | 环境科学
校内导师团队(11 人):王青、孙红娟教授等在矿区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控制领域成果显著,陈兴长教授的喀斯特地区环境演变研究具有地域特色,樊敏教授的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与材料学科形成交叉。 校外导师阵容(5 人):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胡凯衡(中国科学院)等专家的加入,使该方向在水环境科学、冰冻圈环境变化研究方面获得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持。02 | 环境工程
校内导师配置(10 人):王彬、王维清代群威教授等构建了固体废物资源化、废水处理及大气污染控制的全链条研究团队。张永德教授的环境微生物技术、舒建成教授的环境纳米技术研究均处于学科前沿。 校外导师补充(1 人):潘学军教授在环境工程智能化控制方向的研究,为传统环境工程注入了新技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