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同济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一所具有110余年办学历史的医学名校,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首批共建的10所部属高校医学院之一,是全国首批试点八年制医学教育院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院校,是中德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全国首批同时拥有国家级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三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两所院校之一。

15 本科专业

67 硕士学位授权点

10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64 博士学位授权点

6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 国家重点学科

5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83 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项目)

学院现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护理学院、法医学系、生殖健康研究所、口腔医学院以及10所临床学院(附属医院);设有15个本科专业,6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等全部12个医学及相关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持续保持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前1‰。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入围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临床教师35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6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等。


400 专任教师 (人)

3500 临床教师 (人)

1600 副高以上职称 (人)

1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

5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人)

6 国家教学名师 (人)

6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人)

3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人)

12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人)

29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人)

5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人)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构建和完善了充满活力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学医在同济”的闪亮名片。目前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4600余人,研究生62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学院拥有3个国家教学团队、1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1门国家一流课程。主编各类国家级教材114门,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1项。建院110余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侯云德院士,中国两院院士梁伯强、贝时璋、沈其震、裘法祖、吴旻、陆道培、张涤生、周宏灏、胡盛寿、杨宝峰、陈孝平、马丁、邬堂春、张旭,“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时代楷模”李桓英,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胡丙长、明国莉,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武忠弼等都是我院培养的杰出校友代表。

4

国家级科研平台 (个)

93

部省级科研平台 (个)

3

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个)

6

教育部创新团队 (个)

33

湖北省创新群体 (个)

30

国家三大科技奖 (余项)

学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坚持面向国际医学科学前沿,面向健康中国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健康与科技对接、健康与社会对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构建和完善了覆盖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点科研平台。建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3个部省级科研平台(包括34个湖北省临床医学中心等)。累计获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湖北省创新群体33个。荣获国家三大科技奖30余项。2000年以来,医学院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计200余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近48亿元。2017年以来,连续8年每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突破350项,位居全国医科院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