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9 18:15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我校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的导向,坚持按需招生、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接国家法治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法治领军人才,我院2024年继续招收全日制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请考生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2024年硕士专业目录(网址:https://yz.chsi.com.cn/zsml/querySchAction.do?ssdm=11&dwmc=%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5%A4%A7%E5%AD%A6&mldm=zyxw&mlmc=&yjxkdm=0351&xxfs=&zymc=),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国家正式下达招生计划数并结合各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
一、专业介绍
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司法部于1996年开始设置和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首批招生单位。法学院是第一、二、三届(现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所在单位。
法学院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已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1998年,在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教育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或A+;2018年在教育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良好的教师队伍,其中既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法学家,更有一大批在全国法律界和相关学科有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高铭暄教授作为法学界唯一代表,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许崇德教授作为高校法学界唯一代表,获“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被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35位专家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法学院校首位;先后有16人次走上“共和国讲坛”,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主讲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于中国的2个法学类教席均在本院。
深厚的学术积淀、良好的学术传承、强大的师资力量保证了法学院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水准。在法律硕士人才培养上,定位于培养实务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法学院为全日制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往学业奖学金基本能覆盖70%的全日制学生,具体学业奖学金发放情况以发放当年政策为准),鼓励学生学有所成并全面发展,同时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国外访学、国际机构实习等国际交流机会。此外,法学院还在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各级法院检察院以及各大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安排学生通过实习获得实务经验。同时,法学院还聘任了资深的法律实务人士担任法律硕士实务导师,与校内教师联合培养法律硕士学生。
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专门型、应用型法治人才。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以及各行业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我院在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开设了工商业与人权法、食品安全治理、数字法学、律师、亚太法律精英、国际商事争端预防和解决、涉外律师、国际仲裁、立法、企业合规等培养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招生信息发布
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可登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查询有关信息公告。考生也可通过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或“rucyzb”订阅我校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