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研教育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提质增效,促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要求,聚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推动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初心未改话佳绩,矢志不渝再出发。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推出“砥砺奋进这五年”专题,让我们重温共同奋斗的光辉岁月,以饱满精神、昂扬斗志迎接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坚持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蹄疾步稳推进学科建设

一是不断优化学科建设布局,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学科布局要不断优化,要主动对接新时代首都发展的人才需求,要积极响应国家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2018年学校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学校通过学科动态调整,新增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当前我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学科布局日趋完善。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的获批为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与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机制提供了支撑平台,更好地服务数字北京建设的新需要。

二是不断夯实优势学科发展,解决首都发展的关键难题。学校逐渐形成了以特色谋优势,以优势促发展的学科建设良性循环机制。我校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建设成绩显著,2023年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京津冀蓝皮书第六次荣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雄安新区建设中,不断贡献首经贸智慧,提供精准有效的社会服务。当前我校应用经济、统计学、工商管理等3个一级学科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获批与中央高校共建学科。我校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优势学科,打造学科特色,通过优势学科带动了其他学科乃至学校的整体发展,不断凸显我校学科发展服务首都的新特色。

三是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学科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人才队伍是高质量学科建设的根本保障。我校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着力搭建人才梯队。截至2023年6月,学校共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74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5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97人,副高级职称319人,中级职称182人。我校学科队伍中,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8人,青年北京学者3人,为学校高质量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推动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

一是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突破。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是提升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积极推进分类培养和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鼓励导师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专硕教材出版、编制专硕案例等教研活动和通过导师培训等制度来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使得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我校1篇论文获评202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门课程获批北京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8项案例入选专业硕士学位案例库建设,获批教育部学位中心2022年主题案例立项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