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23:41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最近有一句话在年轻人当中很流行:“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但如果把这句话放到大学校园里,难过程度起码翻倍:大学才四年,疫情占三年!
疫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大学校园尤其受到影响。要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找得怎么样了?不毕业,这学上得怎么样?
三月下旬,各大高校便开始了研究生复试。每一位通过了初试选拔的考生,都期待能迈进心仪的高校、完成最后的复试、奔赴学习生涯的下一站。然而,今春一场波及28省份的疫情,让这场需要考生跨区域流动的复试变得困难。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王登峰: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实现面试。今年还会按照这样一个原则,能进行线下面试就线下面试,受疫情影响不能线下面试,就采取在线面试的方式。
线上复试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到了复试不推迟,但却在技术保障、考试公平性、考生心理调适上又面临新的挑战。近期,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的大学陆续发布了线上复试方案。其中,今年决定采用线上复试的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两所高校,本周都在为此次复试做最后的准备。
为了确保线上复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签订诚信书、加强人脸核验、采用双机位拍摄,都成了多所高校预防线上作弊的标配。在如此严格的限制下,复试地点的选择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复试地点网速快不快、环境舒不舒适,都成了考生关注的问题。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考生除了可以选择在宿舍复试外,还有学校专门提供的适宜场地供考生选择。
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做好突发故障的处置、让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这场没有因疫情而停摆的考试已经到来,即便采用了线上的形式,也在努力确保其公平选才的功能不打折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王华:研究生考试是属于国家级的大型考试,从整个对考生,对社会,以及对各个方面的相关要求来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疫情之后,在社交平台上有这样一个话题:没有疫情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有一位同学的留言很扎心:从来没体验过!
的确,大学绝不仅仅是上课、去图书馆,还包括各种讲座、演出,与社会更密切地交流。但疫情之下这种丰富性在校园里迅速减弱甚至消失。在本轮疫情中,吉林市、长春市的很多高校就因为封闭管理,学生们只能在宿舍里上网课,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大学生活?
本周一,感染者数量仍在高位增长的吉林市,开始实行全域静态管理。而早在上周,吉林市各高校已经进入了静态管理状态,当地高校聚集性疫情的出现,让市内高校的防控形势骤然紧张。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王艺儒:学校也给我们讲了这次疫情的严峻性,陆陆续续老师和导员就在学校跟我们在一块住。上课也是正常上的,跟平常的课表是一样的。
停课不停学,老师在家里讲课,同学们在宿舍里听课。上网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