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8 10:11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3月2日下午,湘潭大学学生中心,人头攒动。
一场“做雷锋传人青春风采展”,引人注目;一部《雷锋》动漫连续剧,以卡通形式向观众讲述一个个雷锋故事;一场快闪《学习雷锋好榜样》,演出了新时代青年学生学习雷锋的精神风貌;一场讲雷锋故事青春分享会,正在这里上演……
作为该活动的主要承办方,湘潭大学公益联盟当天获批湖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第三批)。这份荣誉,是对其25年来坚持公益服务的最好褒奖。
长期以来,公益联盟团结带领湘大学子,追随雷锋的足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爱心支教、孝老敬老等实践活动,挥洒热情,展现担当,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湘大追“锋”者。
志愿服务是一份坚守,可以赓续
“每投身一次志愿活动,雷锋的光芒便在我心中多点亮一分。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在讲雷锋故事青春分享会上,2019级本科生冯佳欢倾情分享了投身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
志愿服务中忙碌的身影,包裹着一颗赤诚之心。在校期间,冯佳欢的志愿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带队参与方舱志愿服务工作10余次,获全国“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70余项荣誉。
冯佳欢是湘潭大学公益联盟中普通一员。公益联盟的故事,要从25年前的“雷锋公司”开始讲起。
时间拨回1998年,98级国际经贸管理学院的张恩伟、许海涛、袁广等同学,见校园里“遗失启事”“招领启事”随处张贴,既不雅观,又很难奏效,于是突发奇想:成立中介组织,为失主与拾主牵线搭桥。很快,一个以“失物招领”为主要业务的“雷锋公司”成立了。
名为“公司”,实为公益社团。随着影响不断扩大,其“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包罗万象”的公益联盟应运而生。如今,公益联盟已成为了由湘潭大学各公益组织及志愿服务队伍组建而成的一个以公益为主题,集资讯宣传、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团队合作于一体的服务平台。2021年6月至今,公益联盟累计组织志愿活动45次,志愿活动辐射11个社区,累计服务10000人次,服务时长累计达5000小时,服务受众达20000余人。
在公益联盟的辐射影响下,湘潭大学各团学组织依托自身专业和学科,打造“一院一品”志愿服务亮点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2022年寒假期间,每天下午,反诈宣传广播都会传遍长沙县黄兴镇沿江山村。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返乡学子,以“村村响”广播联结家乡父老,用当地方言传递反诈知识,让全国141个市、区的“千人百地”云实践接了“地气”。
志愿服务不仅在山间地头,还在社区、课堂点滴之间。
持续24年、援助案件2000余起、直接受益群众逾10000人,湘潭大学社会权益法律救助中心的法律援助辐射湖南省及周边省市,法学学子们用专业知识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雷锋日记》中提到学习123次、人民118次、同志115次、工作76次、革命73次……”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学子的“‘数’说雷锋”,用一串串客观的数字,为青少年学生讲述雷锋故事、刻画雷锋形象、诠释雷锋精神。
面对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化工学院的志愿者们化身“代理家长”温暖留守儿童,商学院为自闭症儿童点亮“星”灯,10余年来从未停歇……
无所求,必满载而归。一批又一批饱含情怀与干劲的湘大学子紧握雷锋精神的接力棒,用坚定不移的足迹,走稳、拓宽了志愿服务的道路。
支教是一颗爱心,可以传递
“很高兴认识大家,接下来这一年将由我来担任你们的物理老师。”
2020年9月2日,在怀化市会同县第三中学高一262班上,杨焱钧正做着自我介绍。
突然,有位学生打断了他。
“老师,你为什么来支教?”
是啊,这个问题一下把杨焱钧的思绪拉回到7年前。杨焱钧读高一的时候,班上来了两位湘潭大学研究生支教老师,这也是当时他想问支教老师的问题。
站在讲台,杨焱钧坚定地回答:“因为爱与感恩。”
源于爱,支教团老师对杨焱钧悉心指导,让他受到了巨大鼓舞。2016年,杨焱钧以会同县三中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成为一名湘大人。
归于感恩,杨焱钧在校期间奋发图强。2020年,他如愿以湘潭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身份回到母校支教,回馈他所感受到的善意。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研究生支教团、金翼5•1•8、木槿感恩支教团等湘潭大学支教队伍里,无数个“杨焱钧”在这种支教精神指引下接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