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9-11-07 17:01 阅读次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年是鞍山教育一年“打基础”、二年“提质量”、三年“上台阶”发展计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围绕广大市民关心热点,本报将对鞍山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等多领域开展系列报道,全面解读教育工作,展现教育亮点,增强社会各界共同办好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以推进鞍山教育现代化,实现鞍山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19年,鞍山义务教育紧紧围绕质量、公平这一目标,针对鞍山教育发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勇于担当、锐意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不断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立德树人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时代,教育工作面临怎样的紧迫要求?立德树人是根本,也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的灵魂。鞍山教育部门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鞍山是有着传承红色基因优良传统的城市,也是英雄辈出的城市。鞍山教育不断传承雷锋、郭明义等优秀红色基因,焕发新时代鞍山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市教育部门研制《鞍山市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意见》,建立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基础、社会参与、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合力育人机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全面实施文化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等6大行动,集中打造50个立德树人示范校,100个立德树人先进个人,用正确的舆论和先进的事迹去激励人和引导人。
深入实施德育活动课程化改革,加强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将内容不一、形式多样的活动按照课程理念加以整合,使之成为领域广泛、复合交叉的综合课程、跨界课程,成为稳定的、便于实施的课程。各中小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开展“学思想 树理想”“学思想 话成长”“学思想 跟党走”活动,形成主题活动课程,强化理想信念;以国学教育、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研发文化认知课程,厚植爱国情怀;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托,打造社会实践课程,加强品德修养;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制定《关于全面规范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集10个研学旅行精品路线,广泛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增长知识见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开学季、毕业季、成人礼、入队(团)、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专题活动为依托,开发仪式课程,培养青春奋斗精神;以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为载体,建立展示汇报课程,增强综合素质。
加快乒兵球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加强我市77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校园体育赛事,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出台并落实《关于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市教育局联合市教师进修学院组建市心理健康工作室,将辽宁师范大学作为我市心理健康教师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平。
着力加强劳动教育,制定《鞍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美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召开德育活动课程化改革推进会议,积极做好《鞍山市教育系统新时代学雷锋三字经》、中华经典“诵写讲”等系列活动的宣传推广,以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浅显易懂的文字内容,向善向美的价值导向在我市全市各校师生、家长中传诵。
教育惠民生 服务零距离
市教育部门践行“教育惠民生,服务零距离”思想理念,提高课后服务能力和质量,打造课后服务工作等精品惠民工程。为破解我市校外托管机构鱼龙混杂监管难、教师违规补课整治难、学生放学无人看护安全保障难的“三难”问题,按照公开、自愿和公益普惠原则,2019年我市继续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工作主要采取课后辅导与自主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完成课堂作业、综合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关键能力提升相结合、开发校本资源与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等有效形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后服务工作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和公示制度,采用共管账户的方式,加强收支信息公开,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目前学生参与率达到92%以上,28万中小学生受益,得到社会点赞和家长的广泛好评,打造了学生受益、家长省心、社会认同的鞍山教育新品牌。抚顺、本溪、辽阳、葫芦岛、丹东、铁岭、营口等城市相继来鞍学习借鉴鞍山经验。
相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