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教育
"巨婴"这个锅应该谁来背?尴尬背后是教育偏差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2018年,全国975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2018年,全国820万学子从高校毕业。孩子能上所大学然后大学毕业,在很多家长看来就是长大成人了。但是,在这个本该收获孩子成熟的季节,有的家长却无奈地发现,自家孩子长成了“巨婴”。

  “巨婴”事事甩给父母,心安理得“啃老”,甚至在考虑到父母有一天会老得“啃不动”时,还呼吁政府能让大龄剩男剩女吃上低保。在我们这个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本该承担起社会重任的部分青年人反倒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巨婴”背后,是教育的偏差。

  高考完的孩子变“废柴”

  “孩子自从高考完,就一头扎进自己房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手机游戏,不对题不估分也不想填志愿的事儿。”

  为孩子学习操碎了心的崔女士,本以为高考后能放松一下,但随着高考时间一点点过去,内心的不安愈发增加。

  “刚考完那两天,我觉得孩子那么累,放松一下是应该的,也没多想,但这么多天过去了,孩子一点儿为自己今后打算的想法都没有。”崔女士几次试图劝儿子研究一下高考志愿,但孩子摆出一副高考完了就没自己啥事儿的样子,把报志愿的事儿全推给她。

  就连高考查分,孩子也是不情不愿、磨磨蹭蹭,比本科线高出十多分的成绩,一个很难报志愿的分,但孩子一脸无所谓。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崔女士觉得自己为儿子的一切操劳都是天经地义,儿子负责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就行。

  她现在的担心源于自己同事的遭遇。“一直到上大学前,那都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是我儿子的榜样。”崔女士同事家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高考时发挥稍微差一点儿,最终虽然进了一所211高校,但专业并不理想,进大学后的孩子开始自暴自弃,去年毕业后一直没工作宅在家里。

  “那孩子埋怨妈妈帮自己报的志愿不好,嫌父母没本事给他找个好工作,我同事现在都不愿和别人谈孩子。”崔女士前些天碰见那孩子,除了颓废,她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他,于是想到自己儿子,后背一层冷汗,“他没上大学的时候,我指望他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要是他上大学后废了,我还能指望什么?”

  崔女士说,如果还能回到孩子小时候,她会换个养孩子的方法,什么事情都放手让孩子去做。

  2018年,全国有975万考生参加高考,有820万学子从高校毕业。无论是结束12年苦读进入高校还是完成大学学业走向社会,都是家长们能松一口气的时候,但有的孩子,让家长更担心。

  拒不担当的中年“巨婴”

  “20多岁的孩子不懂事很正常,再大大就好了。”崔女士在高考群里谈及自己的担忧时,不少家长这么劝她。

  而现实中,一些到了而立、不惑甚至知天命年纪的中年人,依然事事依赖父母。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付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青岛市人社局的服务热线12333,每天要接上千个来电,而让接线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打来电话的是母亲,咨询的却是孩子的事儿,她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姑娘,耽误你点儿时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写下来,别耽误了孩子的事儿……”

  48岁的妈妈,为今年大学毕业23岁的孩子咨询。听老师说毕业后需要家里人到人社部门办个什么手续,不办就不能就业,孩子让给问问。

  64岁的妈妈为40岁的孩子操心。说孩子这个月合同到期了,孩子单位不让他干了,这几天找工作都没信儿,他天天犯愁,自己也帮不上忙,听说有失业金,想给孩子打听打听怎么领,好歹是个保障。

  有一位82岁的老母亲,孩子今年54岁。孩子打零工,之前在单位交过几年社保,后来就断下了没交,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就不在了,听说个人可以自己交社保,想问问这个事儿怎么办,想给孩子投上保,他老了以后可以有份养老金。

  有人呼吁剩男剩女吃低保

  对不少长大成人后不思独立、还要依靠老人活着的“巨婴”们来说,“啃老”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有个年轻人答: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

  一个“啃老族”的百度贴吧里,一个欲把“啃老”进行到底的年轻人说:为什么父母能心甘情愿地给我们钱,是因为爱我们,既然是心甘情愿地惯着我们,我们就得享受,而且好好享受,不要浪费他们给我们的爱。

  除了啃老,还有人把目光投向了社会救助。寄希望于老人“啃不动”后,还能“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