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6 19:14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人民網上海4月28日電 (唐小麗)今天,由商務印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商湯科技、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慕課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討會暨《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教材發布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等出席發布會,共同見証了這一中國AI教育領域的裡程碑事件。
現場,由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商湯科技、上海知名高中優秀教師共同編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正式發布,華東師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學附中、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市市西中學等40所全國學校成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基地校”。
國內中等教育體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國正式邁入基礎教育階段。由此人工智能這一當今最前沿的高新技術將走出“象牙塔”,成為每一個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
首個落實AI基礎教育 打造國家人工智能高地
人工智能下一個十年的競爭將集中體現在人才競爭上,這一點也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產業發展共識。隨著人工智能上升為基本國策,作為全國三分之一AI人才集聚地的上海已經在人工智能發展上展現出獨有領先優勢。
去年底,上海出台了《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確立了上海打造國家級人工智能人才高地的戰略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商湯科技就與上海市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並接連通過與上海儀電、臨港集團落實戰略合作,推動上海智慧城市加速實現。
華東師范大學錢旭紅校長指出,作為一所教育部直屬、國家“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華東師大提出了學校的“智能+”行動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加強人工智能新時代的科技社會倫理研究,以思維智慧與人工智能相融合的理念為核心,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腦神經網絡等為技術支撐背景,打通人文與理工、藝術與技術、實驗與理論、知識與服務、科學與倫理、現實與未來之間的阻隔,以多學科交叉融合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推動經濟社會以及教育等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提供更智慧的解決方案。
首部《人工智能基礎》教材推進AI走進高中課堂
隨著人工智能逐漸上升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AI人才短缺也日益凸顯,成為世界性問題,全球對於人工智能基礎教育的呼聲不斷。自“人工智能”兩次寫入政府報告后,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提出“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
研討會上,華東師大慕課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詳細解讀了《規劃》的內涵及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並認為未來教育將和人工智能密切融合,充分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充分發揮人之為人的主動性和獨特性,讓師生關系更加密切、讓知識掌握更加高效。上海市市西中學已經開始基於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授課,並建設了首個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以培養學生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力和綜合素養。
據悉,《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教材是商湯科技與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合作,並邀請華東師大二附中、上海交大附中、七寶中學、格致中學、市西中學、晉元中學等6所滬上知名高中的優秀教師團隊合作而成,融合了產學研三大領域的深厚經驗。
與其他傳統教材不同,《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教材強調以“手腦結合”為主要學習方式,在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之后,鼓勵學生動手實驗,充分發揮學習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首批試點學校發力AI教育“傳幫帶”
教材發布當天,包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三十五中、華東師大二附中、上海交大附中、上海市市西中學在內的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基地學校”與商湯科技完成簽約,並接受現場授牌。
研討會上,上海首開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的市西中學副校長林勤向與會者分享了市西中學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課程設計、教學安排以及人工智能實驗室建設方面的進展,引起了與會者極大關注。研討會后,與會者分期分批前往市西中學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參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