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1 15:39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201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夺取脱贫攻坚根本胜利的冲刺之年。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今年我市将围绕校农结合、学生资助、扩充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扶贫相关行动,推动教育扶贫再上新台阶。
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
根据市教育局公布的《2019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要点》,今年教育脱贫攻坚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个中心,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倾斜、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确保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重要指标稳步提高。
这其中,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学龄孩子人人有学上、个个受资助,确保其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是先期重点。
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重点,我市将在今年入学时全面开设“绿色通道”,直接免除学费等相关费用,保障全市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无障碍入学就读。同时提前下达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不因贫失学辍学、不因就学加深贫困程度。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家庭了解有关学生资助的政策,市教育部门继续开展“万名教师下基层 资助政策大宣讲”活动,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教育脱贫宣传,提高贫困户对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快脱贫步伐重要性的认识,开展辍学劝返复学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实现辍学劝返目标。
教育部门今年还将创新推进以“学习辅导、行为引导、心理疏导、人生指导、政策宣导”为主要内容的全员育人导师制“1+N”智力扶贫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实施结对帮扶全覆盖。
扩增教育资源
破除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障碍,同时对教育资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意味着教育资源要相应的扩增。
为此,我市正在优化完善贫困地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布局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建设要满足易地扶贫搬迁的需要,根据搬迁学生规模统筹安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确保搬迁学生就学。
同时,对贫困地区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等薄弱学校,教育系统将办好落实必需的设施设备配备和校园校舍修缮,推进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必需设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保障基本教学需要。并以“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为抓手,推进学校管理标准化。
对于薄弱学校,教育部门还将深入开展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务实交流合作,实现以优扶差、以强扶弱、辐射带动、城乡一体、均衡公平的教育发展格局。
扩充教育资源不仅仅是校舍的改善,核心还在于基层教师的队伍建设。今年,我市将继续发挥“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示范引领作用,将“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与教师教育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设置专题培训项目,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重点地区教师培训支持力度,通过国培、省培、市培等项目,确保全年培训农村教师七千人左右,着力缩小农村教师与城市地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在提高基层教师素质的同时,市教育系统以“特岗计划”为主渠道,加强补充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力量,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音体美、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幼儿教师的补充力度,逐步缓解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师资紧缺问题。
校农结合持久“造血”
教育脱贫攻坚不仅体现在孩子在学校受教育,还需要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盲再教育、智力扶贫等行动,发挥教育“造血”效用。
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市教育部门将继续实行中职免学费教育,实施中职强基工程,推进精准脱贫三项行动计划(以精准招生和精准资助实施扶智计划;以精准培养和精准就业实施自强行动;以精准培训和校农结合实施“造血”工程),重点面向贫困地区办好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校农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我市教育部门将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市场优先与贫困地区贫困户、农业合作社及能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农技专业教师对口帮扶乡村农户、开展种养殖培训工作。一方面由高等院校建立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推动高校全面参与贫困地区对口帮扶,鼓励高校在贫困地区设立科研基地、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实施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战略行动计划,在本科转型发展、涉农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上发力,主动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