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7 23:31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近日,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中央组织部、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意见》印发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答: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中小学校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领域。目前,全国有公办中小学校18.9万所,在校生2.5亿名,在岗教职工1100多万名,党员350万名。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党的建设一直缺乏制度规范和基本遵循,一些政策、问题亟待明确和解决。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是促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提出明确要求。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中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任务重、责任大、社会关注。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优势,促进依法办学、质量立校,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其次,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中小学教育对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领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学校教育全过程,使学生从小养成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再其次,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近些年,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在组织覆盖、管理体制、书记队伍、党员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推动中小学校党组织、党员队伍和党的工作强起来,建设坚强战斗堡垒,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研究制定这个《意见》,对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明确和规范。这是中央层面首个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的指导性文件,必将对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党的建设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问:《意见》明确中小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此应怎样理解和把握?
答:《意见》明确,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同时明确了政治核心作用的内涵。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根本点是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关键点是参与决定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着力点是抓好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言,要履行八项基本职责: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引导监督学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二是参与讨论决定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财务预决算和教学科研、招生录取、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三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四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参与讨论决定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五是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六是完善学校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七是领导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加强对违纪违法问题的预防、监督和查处;八是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大会(代表大会),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同时,为促进党组织更好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意见》提出建立四项制度机制予以保障:一是完善领导班子配备方式,推行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二是健全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具体内容和程序,规范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重要事项;三是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对重大议题和事项,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沟通酝酿、形成共识;四是定期组织党员、教职工代表等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和重大事项情况通报,保证对决策实施的监督。
问:《意见》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作出了哪些规定,有什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