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21 04:28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宅在家里吹冷气、躺在床上玩手机……刚刚过去的暑期生活,甬城学子们是这样度过的吗?不,他们走出家门,感受烈日暴雨,体验社会实情,开展服务奉献;他们用脚步丈量青春,用奋斗成就梦想,年轻的心在奉献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在实践中成功。
今年6月,“青春脚步践行新思想·双岗建功奉献新时代”2018年宁波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在团市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单位的指导下,来自全市大中学校的2000多支团队、5万余名学生,陆续走出校门,前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开展各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个暑假,甬城学子们铭记历史,沿着革命的足迹缅怀先烈;穿行于乡村、田间,用画笔勾勒出美丽乡村图景;行走在深化改革的大道上,用心感受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楼宇、社区,为广大青年群众进行理论普及宣讲;背着行囊,来到大山深处,用知识精准扶贫、用真情撒播希望的种子……
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以“一员双岗双建功”为统揽,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理论宣讲、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出“服务类”“实践类”“宣传类”等三大类型,包括乡村振兴服务岗、“最多跑一次”服务岗、支教扶贫服务实践岗等在内的30个社会实践活动岗位,以及理论普及宣讲、国情社情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文化艺术服务、爱心医疗服务、禁毒防艾宣传、美丽宁波实践等9个实践类别,其中包括224支省、市两级重点团队,基本实现在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全覆盖。
图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乡村规划团开展美丽乡村行动
在实践中助力甬城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个暑假,有11支重点团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组建美丽乡村青年规划团,深入偏远山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帮助有条件的乡村编制整体规划,打造了一批特色村落和风景线,助力乡村景区化建设。
“十年后的我们会感谢今天的我们,因为,今天的我们在余姚横坎头村深切感受到习总书记回信的力量。”“这次实践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也来自农村,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盛夏时节的余姚横坎头村成了众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热门地。在这个有着全国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众多荣誉的“浙东红村”,多支实践团队学习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服务村民健康、调研村庄发展。宁波大学组建的一支由30余名学生骨干组成的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实践团队,在此驻扎一个月,将革命老区横坎头村歌《美丽乡村领头雁》重新谱曲,使其更接地气、更具传唱性。新曲旋律低缓,曲调欢快,被村民称为横坎头村歌“青春版”。每当夜幕降临,这群“95后”大学生就会和村民一起传唱村歌,广场上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气息。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美丽乡村实践团依托规划设计、园林艺术、绘画建筑等专业,组建了有近20名师生的团队入驻象山县塔头旺村,进行海岸景观设计工作。在这个面海靠山、风景秀丽的渔村,海岸线全长13.14公里,地理环境优势明显。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村民,收集到了不少与村子有关的美丽传说和故事,将这些神话元素融入景观设计,打造别具创意的海岸人文景观,推出乡村休闲旅游线路。目前,海岸景观设计初稿已完成,进入评估验收阶段。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设置了“家燕归巢”服务岗,作为今年暑期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留甬就业“三大工程、十项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广大在外青年学生关心家乡发展,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慈溪团市委通过开展“家燕归巢·一员双岗双建功”大学生社会实践营活动,组织200余名慈溪籍大学生走进企事业单位,深入慈溪发展第一线,帮助他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宁海团县委把目光聚焦在大学毕业生身上,在打造“未来人才储备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开展“家燕归巢”青年学子引才行动,来自35所高校的55名优秀宁海籍在外大学生参加首期体验拓展营,开展为期3天的“精英式”实践培训,包括民宿调研、深入企业、趣味竞技等多个内容。宁波团市委举办中国人民大学硕博士生团队走进“宁波骄傲”活动,通过参访慈溪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复旦科创园等产业园区、宁波方太集团和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与各单位相关负责人及青年骨干进行座谈交流,帮助学子们全面深入了解宁波城市总体情况和城市特色,用脚步感受宁波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