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教育
2019年吉林省国考招警申论热点:加强环保督查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吉林招警考试网为考生提供招警类招聘信息以及考试复习资料、行测资料、申论资料、时事政治、面试资料等。吉林中公教育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

每日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点击加群   微信备考   在线咨询   辅导课程  

【背景链接】

新环保法生效以来,我国的环保执法取得了重大进展,执法力度、处罚力度大大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大大提升,严重的环境违法情形逐渐减少,环境质量也在日益改善。但实践中依然有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需要中央环保督察来啃硬骨头。

2017年8月,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拉开序幕,8个督察组陆续实施督察进驻,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开展督察。这两年来,中央环保督察多次对地方环保督查进驻,实现对全国各省(区、市)督察全覆盖。展现出中央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推动绿色发展的信念。

督查实现了立案侦查超过千件,立案处罚超过万家,约谈、问责均超过万人,有些约谈更是直指“一把手”,务求取得实效。这些实打实的行动让长期偏软的环保法律法规长出了“钢牙利齿”,让环境保护从“不通电的高压线”变成不可逾越的红线。

【综合分析】

[权威论述]

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习近平

[原因]

从制度上来说,如果缺少监督落实,理念不会自动转化为行动,中央的决策部署也可能难以落到实处。在现实生活中,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在一些地方仍然根深蒂固,环保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中央环保督察长效机制,正是要以制度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为环境保护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环保督察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保卫战,也是一场转型升级的持久战,可以有力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这正是要把问题导向贯彻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来推动环保工作落到实处。

[意义]

环境保护部的督察就是一记响亮的警钟,只有警钟长鸣,地方政府治理区域环境问题才更有价值,才能真正建立环境保护高于一切的意识和行动自觉,达到环保促制度,制度促环保。环境保护部对地方政府负责人进行时时提醒,随时敲打,能够不断查找自身问题,并及时将出现的问题解决,将比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后再查处责任人更有意义。

环保督察更好树立起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激发起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就能涵养出促进绿色发展久久为功的力量。环保督查既盯住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又检查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的区域流域及整治情况;既督办人民群众反映的身边环境问题的立行立改情况,又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情况。这些直面问题的勇气、求真务实的态度,可以树立起我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公信力。

【对策措施】

[对策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无论是督察的上级监督部门,还是被督察的下级职能部门,都应该牢记使命,将督察作为切实提升民生福祉的手段,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共同打造“美丽中国”。

首先,监督管理单位,应该恪守本职,重拳出击。在督查前,做好调研工作,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来进行政府督查,要结合被督察地的实际经济状况和主要经济类型来制定目标,万不可庸政懒政,搞一刀切,制定不符合实际的目标;督察工作要专事专办,对待不同地区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因为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差别对待,有失公允。要将重点放在后续工作的落实上,在不同的问题上要制定红线,加强关注后续问题的跟踪和反馈,定期进行整改检查和复查,建立健全评议机制、问责机制、免责机制和激励机制,让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其次,被督察方要高度重视,及时改进。要摆正心态,意识到“督察”是帮助部门找出问题,重点整治的良好契机,是对日后工作重点调整的重要节点,是争取上级帮助本地区搞好经济、生态、民生建设的绝佳机会;要提高意识,在督察过程中讲明本区实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工作,重点整治,明白督察的利害关系,不逃避问题,不狡辩,不诡辩;要上行下达,及时行动,在找准切入口的前提下,及时去处置问题,重视群众意见,不能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在巡查、防控方面着力下狠功夫,合理利用处罚、奖励等方式对相关企业进行规范化,力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找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