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教育
山东出台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政策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山东报道(杨士红 记者 王莉存)5月23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出席并解读了山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相关问题。

邓云锋介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11年以来,山东先后组织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学前教育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和精准扶贫项目,在投入保障、队伍建设、规范管理、扩展资源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山东已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万处,新增学位150多万个,在园幼儿达到30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0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4.57%。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保育质量明显提高。

(一)提高了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水平。一是增加了幼儿园总量。2011年山东幼儿园共18455所,公办幼儿园9932所。2017年幼儿园达到21741所,公办幼儿园达到10948所。二是加快了农村幼儿园建设步伐。2011年以来,山东共新建、改扩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1714所,860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成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在7005个省定贫困村规划建设幼儿园1137所。三是逐步实施了城镇居住区幼儿园配建工作。2011年以来,山东建设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2236所。

(二)加大了学前教育保障力度。一是提高了财政投入水平。2017年,山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达66.15亿元,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提高至3.34%。2011年以来,省级财政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3.4亿元,同时争取中央专项资金52.09亿元。二是壮大了幼儿教师队伍。2017年幼儿园园长、教师达29.1万人,比2011年增加15.9万人,其中增加在编教师11225人。幼儿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由2011年的39.9%提高到59.7%。三是建立了学前教育兜底保障机制。自2011年起,按照每生每年平均1200元标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面达到10%。2011-2017年,共筹措学前教育资助资金21.8亿元,资助幼儿167.3万人次。自2016年起,免除建档立卡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教费1.98亿元,5.3万名幼儿受益。

(三)加强了学前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出台配套政策。先后印发实施《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山东省城乡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学前教育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二是加大了监管力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安全预警机制。三是提高了办园水平。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确定了13个省级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组织开展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认定和幼儿园特色教育评选及展示活动,开展家园共育现场观摩活动,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邓云锋表示,山东学前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学前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链条中最突出的短板和最薄弱的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仍然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资源仍然不足。“入园难”问题依然突出,近两成孩子不能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其中,最突出的是公办幼儿园发展滞后,最关键的是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落地难,制约了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幼儿园的供给能力。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二孩”入园高峰的到来,山东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从2019年起,山东开始进入入园高峰,2021年达到峰值,适龄儿童将达到516万,学位缺口约170万,需要新增9个班规模的中等幼儿园6300所左右。

二是普惠供给不够。“入园贵”的问题还很突出,个别地方高收费幼儿园占据垄断地位。一方面,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普通群众难以享受到公益性、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致使一些地方高收费民办幼儿园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使“入园贵”问题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财政支持,民办幼儿园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积极性普遍不高,部分已经认定的普惠园也要退出。

三是责任主体不落实。政府缺位现象比较普遍,应有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幼儿园建设布局规划普遍缺失,政府财政投入保障乏力,市县职责落实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