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10 16:22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核心提示】
○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0%,义务教育巩固率10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6.7%,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处于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转折时期。
○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努力方向,把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准确把握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以昂扬的姿态和积极的作为迎接新时代。
○大力倡导“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观念,在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全新的部署。
江苏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努力方向,把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准确把握教育的目的与任务,以昂扬姿态和积极作为迎接新时代。
立足新起点,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提供了新的起点,为教育现代化进程描绘了新的境界。
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截至2017年底,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0%,义务教育巩固率10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6.7%,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处于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转折时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摆位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更加强烈。二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加鲜明,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更加坚定,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要求更加坚决。三是教育的目的更加聚焦,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的方向更加明确,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更加紧迫。四是全社会的育人作用受到更多重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更加广泛的共识,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取向逐渐成为主流。
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新起点,确立新目标,明确新追求,瞄准建设教育强国和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大力倡导“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那么,江苏教育发展到今天,如何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呢?
教育的主要矛盾决定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30多年前国家提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15年前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30多年前的那个判断在15年前已经解决了,但是15年前的判断今天仍然没有解决好。
用十九大报告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当今教育的主要矛盾会发现,15年前的判断在当今江苏教育的实际中,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倡导“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观念,在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聚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聚焦激发社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深入推进教育强省,丰富建设内容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所以,建设教育强省就是我们的应有目标,并且与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现代化建设相辅相成,是同一事物的两个角度,教育现代化是过程,教育强省是目标;现代化是策略,强省建设是抓手。虽然我们之前提出过建设教育强省,但新时代要丰富教育强省建设的内容。
现阶段,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当从五方面着力:
一要巩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江苏既有民意基础也有历史积淀,全省教育系统要高举这个大旗,大力宣传,积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