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教育
体育中考加大分值能否成为体质健康的“强化剂”

 

体育中考加大分值能否成为体质健康的“强化剂”

  “听说2019年中考体育将以30分计入总分,2020年还有可能增加,我家孩子体育差,对中考会有影响吗?”“听说1分之差,就可能落后3000人!”日前,福建及外省一些城市调整了中考体育考试的内容和分值,不少家长越发为孩子的体育成绩而紧张,各个学校纷纷开展体育训练。(11月6日东南网)

  “小胖墩”数量持续攀升,“小眼镜”更是高居世界第一,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也现低龄化,军训出现晕倒、不适的学生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不断下滑趋势。不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也影响社会和谐,令人忧虑。

  2016年教育部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体育课成为中考必考项目,在“应试教育”地位较为稳固的中国教育体系下,从国家层面对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提出要求,对于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指导意义。现在,日前,福建及外省一些城市调整了中考体育考试的内容和分值,如福州市实行中考体育分值增至30,球类成为必考等新规,将有力推动学校、社会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动,进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社会健康水平的良好目标,值得肯定。

  实际上,很多地方都对中考体育有过不同的尝试,在不断地取消、恢复、降分、升分等轮回中,遭受过不少质疑,也的确出现过不少问题。要化解各式各样的疑问与担忧,需注意做好三大“运动准备”:

  首先,要为体育成为主课创造条件。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这么多年却一直停留于口号上,这一点从中小学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体育设施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体育课一周本来只有一、二节课时,还往往被语数外挤占,运动操场狭小,运动设施匮乏,加之“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之类的经常性调侃,都说明社会上存在很严重的轻视体育的风气,近年来出现的毒跑道事件更让体育课雪上加霜。欲使体育课成为主课、必考项目,必须极力扭转社会重智力轻体育的不良现象,建立全面的社会评价系统,同时提供优质、多元的体育设施予以保障

  其次,要制定科学、严谨的体育“课程表”。体育是一门科学,但以往的地方上的中考体育往往囿于跑步、跳远等几个身体素质类考核,不够科学。如今福建等地增加了游泳、球类等项目,让学生们有相对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选择、就比以往的教学考试方案要科学得多。

  其三,要确保体育中考的公平公正。中考也是学生人生中的重大考试,关乎考生能否进入名牌高中,关乎社会公平。而在中小学校体育与卫生场地、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窘境下,在代考、作弊、人情分等种种损害中考纪律丑闻屡现的背景下,如何把众多学生集中到一个或几个正规场合内进行统一的活动性的严格考试,如何确保考试公平,是一个难题。

  总而言之,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并加大分值,考试是手段,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才是目的。中考体育若异化为短期化、功利化的体育分数,既违背运动科学规律,也会淹没学生热爱体育的热情与动力。如何让体育从必考的项目变成青少年真正喜爱的科目;从应付中考变成“主动运动”,体育中考加大分值能否成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强化剂”,还有待各方积极实践、强化落实、不断完善,更有赖于全民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及健康水平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