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8 22:00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李华锡) 3月8日,由中国青年网、团结报、团结网联合录制的两会特别节目《两会大家谈》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和广东省政协委员、民革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海云天集团董事局主席、“人才大数据”概念的首倡者游忠惠,针对“互联网+教育”“人才大数据”等话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经验寄语广大青年。
图为《两会大家谈》访谈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摄
谈“互联网+教育”:“教联网”将带来一场教育变革
周洪宇是资深的教育专家,带领团队连续十年发布《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面对如今颇受关注的“互联网+教育”话题,周洪宇结合“教联网时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周洪宇认为,“教联网时代”实际是“教联网”出现之后,通过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一个新的时代,所以把它称为“教联网时代”。
谈及为何“教联网”是一场即将来临的教育变革,周洪宇说,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到了工业时代,这种时代的教育就是大批量地培养人才,就成了标准化。尽管已经进入21世纪,但他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存在批量化生产人才、标准化培养人才的现象。
“‘教联网’的出现,或者说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将对现有的教育形态产生巨大冲击,要迫使它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变革。”周洪宇说。
“我所说的即将来临,是一种对整个教育产生整体性冲击的变革即将来临,但是如今在某些方面已经在产生冲击了。”谈及这场教育变革要持续多久,周洪宇表示,既然是一场即将来临的变革,也许它已经从现在开始。“其实教育变革是指整体性的,整体性的还没有完全到来。”
图为周洪宇在访谈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摄
话“人才大数据”:目前处于信息孤岛阶段
游忠惠是“人才大数据”概念的首位倡导者,多年来一直从事“人才大数据”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什么是“人才大数据”,她解释说,“人才大数据”就是通过采集存储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业数据、德智体美等相关有价值的核心数据,用数据的形态保存并使用,形成一个人才数据库。“‘人才大数据’对个人工作成长、组织任用选拔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学习学业、人品、心理素质等各个维度的数据都可以真实地反映。”
现如今,在“人才大数据”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和问题。游忠惠表示,“人才大数据”目前处于信息孤岛阶段,学生的这些数据在各个省市区、各个学校。她举例说,“教育部已经要求统一学籍号,对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做了很多的基础工作,这是大家所说的人才大数据的基础。”
游忠惠表示,“人才大数据”概念和理论的提出,以及技术手段已经非常成熟,最核心的工作是要国家认同与支持。“当然这个工程如果能做成,对我们国家未来的人才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国家出台政策,‘人才大数据’建设就可以加快推进,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游忠惠说。
图为游忠惠在访谈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摄
说“孤岛串联”:要做基础性工作
“人才大数据”目前处于孤岛阶段,如何在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孤岛”串联起来,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周洪宇认为,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如今很多地方的教育信息化设备还不完善,因此,第一步要做基础性的工作,把这个基础打好。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够做到第二步、第三步。“所以再好的理想、再好的技术,都离不开把基础设施建设好这一重要前提,这是我的建议。”
目前从基础方面来看,学校和教育局都可以采集,如果整合起来,游忠惠认为技术上都不是问题。“技术上一定不是问题,无论从移动、电信,还是现在云计算和云存储,已经是非常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