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教育 >
当下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图谱

 

  4月28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价值观比较研究报告”,通过问卷的方式,呈现了一份四国青少年对自我、对人生、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价值判断的“数学图谱”。本期我们摘发部分调查结果,供关注当下青少年价值观状况的读者所用。■调查背景

  今年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和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连续第十年发布四国高中生教育比较研究报告。11年来,四国学者采用共同确立研究题目、同期在各国实行调研问卷、同时在各国主要媒体发布本国的研究报告、数据共享的运行模式,先后进行了高中生生活意识(2005年)、理想与意愿(2006年)、消费意识(2007年)、权益意识(2008年)、学习意识(2009年)、心理健康意识(2010年)、留学意识(2011年)、职业生涯意识(2012年)、科学素养状况(2013年)等主题的比较研究。

  调查主题和问卷一般由四个国家的学者商量形成,通过电子邮件反复讨论、修改,最终确定问卷后实施调查。2014年的调查主题由中国调查组提出。因为价值观本身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命题,主要与意识形态领域密切相关,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近年来价值观的问题也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涉及哲学、伦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医学等,因此在调查命题中,中国研究人员兼顾了日韩更倾向于调查学生在生活领域、网络领域的诉求,并征得其他三国研究人员同意,今年在调查问卷之后,加了部分单独针对中国高中生的问题,主要是调查高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影响渠道。

  本次参与调查的7745名四国高中生均为城市学生。其中2507名中国高中生是按照综合代表我国行政区划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情况的抽样思路,分别来自位于东北的辽宁省大连市、位于北部的北京市、位于中部的湖南省常德市、位于东南的福建省厦门市、位于西北的陕西省西安市以及位于西南的云南省昆明市。

  (修菁)

  ▲数据篇

  幸福观

  中国高中生最看重家庭美满,其他三国高中生最看重主观幸福感。

  在幸福观调查中,对“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中国高中生选择率最高的前三项依次是“家庭美满”占98.2%、“自己感觉幸福的生活”占97.7%、“按自己的兴趣生活”占94.9%;美国、日本和韩国高中生选择率最高的也是这三项,但在重要程度上与中国高中生有所差别,美日韩三国高中生第一看重的是“自己感觉幸福的生活”,家庭美满和个人兴趣位列其后。

  课题组认为,中国高中生对家庭美满和个体幸福感的追求,表明他们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家庭观念,也勇于张扬个人的主观幸福,体现了对家庭关系和个人独立性的并重。

  此外,从父母赡养的观念上,也可看出中国高中生浓厚的家庭观念。当问及“当父母年老需要你照顾时”,有88.6%的中国高中生表示“无论如何我都会照顾父母”,持此想法的美国、日本、韩国高中生分别为52.3%、38.1%和57.3%;选择愿意“在经济上给以帮助,照顾护理请别人做”的中国高中生仅有6.4%,而持此想法的美国、日本、韩国高中生分别为19.4%、21.4%和7.3%;另有高达26.6%的韩国高中生认为应“由父母自己解决”,中国高中生仅0.4%持此看法。

  课题组认为,这些数据均表明,尽管当今有很多中国年轻人面临着421家庭结构带来的赡养老人的巨大压力,但相当多的中国高中生仍然保有赡养父母的良好意愿和责任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调查中还发现,中国高中生在生活理想中最不看重的是“社会地位高”占到71.6%,其次是“为社会做贡献”占到85.3%。但美国高中生对社会贡献的追求在四个国家中是最突出的,九成美国高中生希望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选择率仅次于家庭美满,居第四位。

  课题组认为,中国高中生对为社会做贡献、实现社会价值的追求不如美国高中生,这一结果值得深思。我国一贯重视道德教育,并始终强调集体和社会利益,积极倡导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取向,但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些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只重视个人价值,不看重社会价值。这是德育工作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成就观

  中国高中生最不认可“金钱万能”的观念,最相信努力就有回报。成功除了靠努力,中日韩高中生认为还需要“人品好”,而美国高中生则更认可“学历高”。

  “取得成功的要素”的调查中,调查组发现,四国高中生均认为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