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教育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南方教育高地,助推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广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教育的工作统筹、资金统筹和考核统筹。深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改变了条块分割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和落实了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了教育管理的协同性、整体性和科学性,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教育的协调发展,较大地提升了区域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省教育强县(市、区)110个,覆盖率为92.4%,教育强镇(乡、街道)1495个,覆盖率为94.2%。珠三角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35个,覆盖率为71.4%;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6个,覆盖率为66.67%。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全面推进,全省高校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截至2015年,全省高校有“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308名,11所高校共计4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初步构建起满足区域需求、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趋势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2015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97%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省10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74%。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全日制在校生380.19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在校生174.7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5.66%,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巩固提高,普职比保持大体相当,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全省普通高校143所,全日制在校生194.5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3.02%。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35万所,占全省学校总数42.8%,在校生620.9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28.5%,规模居全国第一。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88.5%。全省教育发展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有效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形成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安排6个重点领域的28类改革措施和95项重点改革任务。率先启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首批遴选确定中山大学等7所重点建设高校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等7所高校1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全面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省市共建推进南方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启动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编制印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推动中高职院校一体化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链条不断完善。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果,平行志愿改革效果明显,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加快推进,7所高校实行“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教育国际化迈出新步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4年设立并招生,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筹设。全省高校留学生规模居全国前列,港澳台侨学生数居全国首位。依法治校有序推进,全省公办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全面启动,全省85所地方公办高校章程已核准并公布实施。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5个、省部级重点创新平台183个。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共新增2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22个省部级重点创新平台,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7,获授权专利21110项。人力资本积累步伐加快,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应届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为社会输送了近600万名合格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显成效,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9700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4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16.18%

教育公平推进力度持续加大。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有所缓解。2012年起统一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担比例和拨款方式,并在2012-2015年逐年提高补助标准。2013年起包括随迁子女在内的全省义务教育学生全部纳入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范围。继续为全省义务教育提供免费教材。助学制度更加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助学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全省非户籍义务教育学生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52%。积极稳妥推进随迁子女参加中考、高考等升学政策。实施重点高校面向扶贫开发重点县招收农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招生计划数和录取人数逐年增长。2013年起全面实施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教师月平均工资比2010年增长80%2013年起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政策。2014年在全国率先解决内地民族班教职工特殊岗位津贴问题。

教育发展的基础能力不断增强。教育经费总量显著增加,绩效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投入达12098亿元,其中省本级财政投入1676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时期的5922亿元和729亿元增长104%130%2015年,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总值284.22亿元,比2010年增长22.34%;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27.11亿元,比2010年增长68.04%2015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130.71万人,比2010年增加19.84万人,生师比、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进一步提升,高校高层次人才增长较快。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相关指标全国领先。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学生信息入库率为100 %,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为100%,多媒体教学平台进班级覆盖率为8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为57%。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10

 

2015

目标值

 

2015   完成值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277.23

 

290

 

402.33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82.57

 

90

 

100.97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万人)

 

1348.65

 

1170

 

1224.38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95

 

100

 

99.98

 

小学五年保留率(%

 

98.24

 

100

 

98.37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3%(来自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93.74

 

高中阶段教育

 

全日制在校生(万人)

 

439.12

 

440

 

380.19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万人)

 

230.18

 

220

 

174.79

 

毛入学率(%

 

86.2

 

90

 

95.66

 

高等教育

 

在学总规模(万人)

 

196.31

 

286

 

260.96

 

在校研究生(万人)

 

7.25

 

12

 

8.94

 

普通本专科生(万人)

 

142.66

 

196

 

185.64

 

成人本专科生(万人)

 

46.4

 

58

 

66.38

 

毛入学率(%

 

28

 

36(“十二五”期间调整为32

 

33.02

 

注:1.2015年目标值来自《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由于包含非正规年龄组学生,毛入学率可能会超过100%

3. 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比2010年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适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同期的入学率、巩固率均得到持续增长并稳定在高位。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广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育改革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实现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必须以教育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十三五”时期,广东面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经济发展动力急需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方式,急需通过教育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专门人才作支撑。现有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我省教育领域领军人才不足,高校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数量与一些教育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为明显。高校创新发展整体能力仍然偏弱,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及一流学科数量不足,普通高校的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层次类型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随着适龄人口规模结构的改变、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同时面临提升质量、调整规模、优化结构的发展重任。根据预测,未来5年学前教育、小学及初中适龄人口将保持增长,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先下降,然后逐步恢复增长,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继续下降,但由于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在校生数还将稳步提高。城镇基础教育优质学位不足与农村基础教育学位过剩现象并存,城镇基础教育生师比过高、大班额问题突出。“十三五”时期,我省要实现13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将会非常突出。

“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对于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我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化要求差距比较明显。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教师资源在区域、城乡、校际、学科之间配置不均衡,教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三五是我省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的关键时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决定了教育必须走出一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质化、多样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五化一体”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第二章  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为总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思路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激发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活力,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与支撑。

坚持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统筹推进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推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以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结构优化作为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提升教育结构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推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相互开放、衔接融通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立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究和遵循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育人生态,建设绿色校园,建立完善人才绿色评价制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每个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坚持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面向世界,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拓展教育资源,培育形成教育发展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粤港澳台教育合作交流,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推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丰富教育开放内涵。

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切实改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学习困难学生受教育状况,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维护和保障不同人群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18年,教育结构更加优化,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发展质量、教育贡献程度、教育治理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高,基本形成在国内有广泛认同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南方教育高地。

二、具体目标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完善幼儿保教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以上。坚持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20%以上。

——教育供给更加优质多元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建成覆盖城乡、开放便捷,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素质教育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体系,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推进省市共建普通本科高校,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快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省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增强,成为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

——教育体制机制更具活力。依法治教水平明显提升,办学体制灵活开放,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考试招生制度逐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全面实现一校一章程。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优质发展的机制不断健全。形成适应发展、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教育发展基础能力显著提升。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教育经费使用绩效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结构逐步优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学术骨干队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持续协调发展。新型教育智库支撑教育改革发展更加有力。

——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普惠性充分体现,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公平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质化、多样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居全国前列,2018年,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覆盖率达到85%;到2020年,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全覆盖。

 

2: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十三五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