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无边界学习:重构学习关系的"赤湾实践"

时间:2022-05-21 11:0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先行示范"尖兵之地深圳市南山区,"五位一体"全面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多项教育创新获教育部表彰,连续多年高考工作名列全深圳各区之首,赤湾学校德育工作被教育部列为"典型案例"进行"全国示范"、 "无边界学习"教育探索获广东省教育成果一等奖。

  9月1日,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学校收到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教育成果一等奖证书:基于"无边界学习"理念重构学习关系的改革实践研究。

  "省教育厅今年3月就完成了评审,由于疫情影响,才在今天颁发证书,今天新生入校,又收到获奖证书,双喜临门,给我们努力满足群众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注入了强大动力。"赤湾学校校长王小洪如是说。

  据了解,2014年,王小洪上任赤湾学校校长前一天,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刘根平找他谈话时说"赤湾学校地理位置特殊、处在半山腰、交通不便、社区环境不成熟,是否可以将'绿色出行'的理念融入办学过程中,做一些探索。"王小洪经过一年的调研,提出了课程资源多元化设想,整合校内、校外现实与虚拟资源,重新构建课程,从学习环境、内容、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最后形成"无边界学习"理念。2015年9月"无边界学习"理念首次以"绿色之行,文化之旅"活动正式面世。活动以德育为主题连续举办4年后,不但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周边社区、企业等各单位一致好评,而且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并于2018年10月将赤湾学校"绿色之行,文化之旅"活动列为全国中小学德育示范典型(深圳市唯一一例)进行全国示范。

无边界学习:重构学习关系的

2015年,在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刘根平的倡导下,赤湾学校举行了首届"绿色之行,文化之旅"主题德育活动(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德育典型案例)。图为2015年刘根平为首届活动授旗。(吕雪良摄)

  概念:无边界学习

  特级教师、广东省督学、深圳市十佳校长王小洪解释说,"无边界学习"就是以"学习就是天地,天地就是课堂"理念,在实践中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总要求。打破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实现"教无界、学无界、思无界、行无界、意无界",融合时空资源,利用各种学习平台,尤其是借数字化和"智能基础设施"创建学习丰富的各种公共和私人空间,给学生提供一个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处处能学"的学习环境。这些学习环境就如同一座会'飞'的校园,让教师和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

无边界学习:重构学习关系的

学校周边辖区公安、交警、武警、社区义工等各种力量与学生队伍一起开展"绿色之行,文化之旅"主题德育活动。(吕雪良摄)

  据了解,"无边界学习"打破了学校、学科、时间、空间、虚拟空间等界限,通过课程资源的多元化组织,突破既有的知识中心、教材中心的定式,实现"学习内容无边界";通过教学组织方式的调整,突破既有的课堂中心定式,实现"学习方式无边界";通过师生关系的调整,突破已有的教师的定式,实现"教法无边界",使学习成为一种关乎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情感世界的整体性学习。

  王小洪认为,无边界学习不等于无主题、无方向、无目标,也不等同于对某个目标、某个主题无止境的探索,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无边界实质上是指模糊边界、柔化边界,学习者围绕某一主题完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打破教学中时间、地点、任务和结果的单一性,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更为开阔的平台和空间。

  赤湾学校无边界学习理念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打破原有边界,重构学习关系(师生、家校、生生、师师、学生与知识等),全面提升校园运行效率的变革理念。彻底改变了以往中小学培养单一型、应试型人才的现状,真正实现"为每个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结合家、校、社区等校内外多方资源,构建"五育并举"的"无边界学习"全新育人机制。

  反思:重构学习关系

  王小洪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课程重构,如何建设未来创新教育,如何促进教育的优化再发展,是摆在中小学教育发展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赤湾学校从2014年初期设想到2015年的具体实践,经过了整整一年的现状调研和理论构建与创新,截止目前,通过6年来的探索实践来看,以"无边界学习"理念重构学习关系,能有效解决当前初中、小学年级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习片段化、能力单一化等诸多问题。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