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原标题: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清华新闻网6月21日电(记者 徐静)6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在信息科技大楼(FIT楼)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以“持续创新引领,促进更好的教与学”为主题,针对目前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在论坛上进行深入讨论,凝聚共识,探讨清华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所需的政策支持和教改举措。

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于世洁介绍在线教育相关情况 殷昊 摄

在线教育办公室主任于世洁从清华在线教育工作情况、在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在线教育的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清华在线教育工作情况。自2013年清华开设慕课(MOOC)课程至今,学校共开设246门慕课课程,惠及800多万人次;2013年秋季学期到2017年秋季学期,清华共978门课程试点了混合式教学模式,选课学生达4.2万人。于世洁表示,未来清华在线教育将努力把单门课程做成精品、把精品课程做成系列,推动在线课程更多地服务校内教学和面向社会大众,促进在线教育在技术、实践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外合作,推动在线教育教与学的创新。

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杨斌与获奖教师合影 殷昊 摄

现场还进行了“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先进教师”奖颁奖仪式,外文系副教授杨芳,经管学院教授肖星,社科学院教授彭凯平,计算机系教授邓俊辉,历史系教授张国刚获得该奖,杨斌为获奖教师颁发了获奖证书。

随后,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与汽车系副系主任杨福源教授分别代表院系进行了交流发言。

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彭凯平交流发言 殷昊 摄

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杨福源交流发言 殷昊 摄

彭凯平表示,大学应该发挥人才培养、知识原创、文明守望和民智启迪的职责,社科学院希望通过慕课课程的开设,传递科学和文明的声音,让教育惠及更多社会大众,让大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福源结合学科特点分享了汽车系在线教育的探索以及与行业前沿结合的慕课建设情况。汽车系目前已开设6门慕课课程,并根据受众面不同将课程分为入门知识、工程实践和方法创新三个门类,方便社会大众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课学习。此外,课程的授课教师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教授和行业精英,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课程质量。

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学生圆桌会话环节 殷昊 摄

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教师圆桌会话环节  殷昊 摄

论坛第三部分——圆桌会话环节分为学生和教师圆桌会话。在学生圆桌会话环节,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慕课和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感受,并提出了意见建议。电机系2017级本科国际学生郑仕煜分享了自己在进入清华之前在线学习大学先修课以及学习于歆杰老师的电路原理混合式教学课程的经历和体会。建筑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霆铠介绍了自己学习思政课慕课以及学术英语混合式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同学们也希望学校未来能将慕课课程和混合式教学充分融合,让在线学习和终生学习永远伴随大家。

在教师圆桌会话环节,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物理系教授安宇,杨芳,计算机系副研究员马昱春以“在线教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为主题,探讨了在线教育的初衷、在线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同时也畅谈了对于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杨芳表示,通过混合式教学,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进来,能够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通过慕课课程,自己将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源源不断地传授给贫困地区的英语教师,这种不间断的培养模式真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偏远地区的英语教学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马昱春表示,慕课让教学的课程永久地留存并惠及社会大众,同时,教师在设计慕课时也会不断思考教授方式,最终让慕课反哺课堂教学,也让更多的清华同学受益。对于在线教育的问题和挑战,安宇表示,教育要达到良好成效不仅仅靠教学模式的创新,更需要学生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要认识到,教学模式只是手段,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才是学习进步的根源。周燕珉则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让清华的慕课做的更精致,成为更优质的品牌,惠及更多社会大众。

清华大学第25才教育工作讨论会在线教育专场论坛举行

杨斌在论坛上总结发言 殷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