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互联网教育行业的逻辑与浅思考

时间:2022-04-18 12:2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编辑导读:互联网教育行业在经历过疫情和政策变动的大起大落之后,行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作者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对当下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一些逻辑思考,给想要了解互联网教育行业的童鞋做个入门的引路人。

互联网教育行业的逻辑与浅思考

一、行业概览和基础名词解释

互联网教育,其实说的简单点,就是区别于线下的传统授课,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

由于面向用户群体的不同,分为针对学前 - 高中阶段的 K12 教育,大学 - 就业的成人教育。其中 K12 教育面向的用户群体较成人教育要复杂一些,买单的是家长,而服务的是学生。

从课程的类别去看,又可以分为针对应试考试的学科培训,针对兴趣爱好的素质教育。

从课程的授课形式去看,可以分为直播课:老师和学生真人实时同步在线。录播课:顾名思义,就是看视频课,无真实互动,不受时间约束。AI 课:可以理解为是百人百面的录播课,视频碎片化然后重组的课程。

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之后,K12 整条赛道扑街。Top 级的教育公司在失去学科教育这块肥肉之后,纷纷开始转型,一个方向是去争夺素质教育这块小蛋糕;另一个方向是去做软硬件结合的学习产品(实用型的工业化产品)。

从产品经理的视角看,整个教育行业,无一例外,产品经理都是在做工具型产品。

接下来,我将讲下教育行业底层的运行逻辑。

二、底层运行逻辑

教育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一定是的。卖课的商业逻辑清晰可见,下图是在线教育企业营收的指标拆分。

互联网教育行业的逻辑与浅思考

基于上图,我会从整个链路涉及到的环节出发,给大家看看行业的运行逻辑是什么样的。

2.1 庞大的用户池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大目标用户池子,有源源不断的新用户进来,是生存好与坏的关键。但是对于教育公司,比如 K12 阶段,用户的学习周期长,因此,留住一个新用户,意味着拿下了用户未来好几年的付费。

因此,Top 教育公司会在各个渠道投放广告,强化用户的品牌认知;课程销售会拿到学生线索,通过电话、短信、在线客服的形式,不遗余力的给家长推销体验课程;产品运营会做各种拉新活动,免费送课、送书、送东西,只要能拉来人;甚至产品会推出很多的工具化产品,比如拍照搜题、自动批改等等,一方面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对应的产品服务,但是底层其实还是把这些用户放到庞大的用户池里,为企业的营收奠定基础。

2.2 体验课是第一步

当 0 元课、3.9 元课、9.9 元课、19.9 元课、49 元课频频进入你视野的时候,就是一个个品牌教育公司在向你挥手致意,让你到它的碗里来。

因为在线课人均客单价以千或者万元计,因此,最好的用户转化方式不是从新用户——高客单价课程付费用户,而是新用户 - 体验课用户 - 高客单价付费用户。

通过 2-4 节的体验课程,当然有条件的公司还会配备课程资料礼包,进一步加强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和专业度的信赖。

这个环节,一般还是有销售或者叫课程顾问来跟进完成。

第一步是以提供领资料、答疑、上课提醒等服务的名义,引导用户加入班群,为后续的转化做第一步铺垫;

第二步是想方设法触达用户来上课,毕竟完课率的高低是直接和用户能否转化挂钩的;

第三步是通过 1-2 节体验课的用户数据,比如用户的互动率、完课率、练习提交率等,找到高转化率意向用户;

第四步是在体验课进行到中后阶段的时候,课程讲师开始推销高客单价的课程,课程顾问在群里营造销售火爆的范围,打消用户疑虑,建立买买买的用户心智。从而实现从体验课用户——高客单价用户的过渡。

而在这个环节中,产品经理其实更多的是服务角色,也就是用户体验层面,比如用户是否能快速找到要上的课程、进入直播间的观课和课上互动体验、课后的练习体验等。最终决定用户能否成功转化,拍个脑袋,主讲老师占了 70% 的因素,课程有没有学习价值是关键;销售顾问占了 20% 的因素,是否让用户感知到课程的价值;产品占 10% 的因素,用户上课上的爽不爽。

2.3 转化是关键

从低价课到高客单价转化过来的用户,其实对于平台来说,就算是老用户了。这个环节,销售也就是课程顾问会退出这个环节,继续去挖掘下一轮新用户;而辅导老师或者叫助教老师会深度参与进来。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