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上海大学:赓续红色基因迈向卓越一流

时间:2020-04-24 17:0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赓续红色基因 迈向卓越一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上海大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引导全校教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事业中守初心、担使命。

突出政治建设,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红色一脉,在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党的初心使命早已融入上大人的血液,化为赓续不断的红色基因。主题教育中,上海大学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定政治信仰。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学习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开讲“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和电影党课,建设“红色学府”溯园、校史馆,成立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战略联盟,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烈故事,让党员师生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强化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

加强政治领导。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推动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全面融合。规范二级单位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院系党组织在把握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力量和抓党风强师风育学风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

涵养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布激励干部新时代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建立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

突出立德树人,把握人才培养中心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上海大学始终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主题教育中,全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运用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构筑起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同心圆。

秉持“学生培养更重要在课外”的育人理念。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实现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和自我治理。注重第二课堂建设,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探索全合力育人。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把德育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引导教师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精准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等方面,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始终。

突出服务社会,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张江科学城时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上海大学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致力于攻关硬核科技,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微电子学院,组建跨学科团队,加快核心技术研发。服务国防安全,开发碳基喉衬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继“精海”无人艇广泛用于南海巡航、东海勘测、南极科考等领域后,推出水面智能平台。服务生态文明战略,应用石墨烯技术于河道生态修复和大气污染治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球问题研究院、上合组织研究院推出研究成果,贡献上大智慧。服务上海“五个中心”“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建设,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研究院、临港研究院;依托艺术学科,推进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建设和吴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聚焦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提供高水平的决策咨询报告。

彰显上海品格,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正阔步迈上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新征程。上海大学必须与上海的国际地位相适应,为教育报国、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