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7 14:36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
北滘桃村的黎汉铭老先生,退休后开始钻研桃村历史,他手写收录了近1000页的桃村历史,还自学文言文,翻译记载关于桃村的文献资料;最近,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他当上了桃村的导赏员,为传播桃村历史文化发挥着光和热。
在顺德,像黎汉铭老先生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如杏坛古朗,艺术家伍时雄发动年轻人开展“乡村壁画”工程;在勒流黄连,退休干部何劲和为社区营造不遗余力……新乡贤们不仅具有传统乡贤的爱国爱乡等特征,而且他们善于运用现代知识、技能,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为乡村振兴贡献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追溯历史:他“啃”大部头自学文言文
暑假过半,但年过古稀的黎汉铭却没有闲下来,他当起了桃村的导赏员,为游人讲解历史。
年轻时的黎汉铭曾在北滘派出所、经科局任职,2007年退休。据他回忆,当时村里宗亲发起重修本族宗祠——金紫名宗,并开始探寻宗族的历史。后来,村民寻得了《二丸居集选》(以下简称《集选》),记载了该氏族在桃村的发展。由于《集选》是竖写的文言文,基本没有标点符号,无分段落层次,读起来较为晦涩,因此直到2015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黎汉铭才重新拿起了《集选》着手翻译。
因为他从未学过文言文,只能边学边译,有时候为了推敲一个词,用了很长时间还是翻译不顺畅。这时,他干脆停下笔来,从整体段落出发,不断推敲。
此外,他还把自己翻译出来的约350页作品装订成册,并免费派发,让村民对村里、氏族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村中一宝:他是村民眼中的“百科全书”
日前,北滘桃村被确认为佛山市第三批特色古村落,一系列乡村振兴举措相继铺开。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报功祠一侧的社工站是一心社工的驻点,年轻的社工们为复兴桃村而努力着。
90后社工周椅静说,从2016年起,他们开始走进桃村,并开展口述桃村历史项目,而黎汉铭老先生成为桃村口述史的一个关键人物。周椅静说:“铭叔记载了很多关于桃村历史的资料,我们复印了一些放在社工站,这对我们深入研究桃村有很大的帮助。”
黎汉铭是桃村村民们眼中的“百科全书”,他走遍村里的每一间古屋、每一口古井,并将其收录在案,手写了近600页的桃村历史。此外,黎汉铭还对顺德历史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暑假期间,不少学生来到桃村都会找黎汉铭讲解历史,他们亲切地称其为“铭叔”,他也很乐意跟年轻人一起交流沟通,传递历史文化。
记者观察:他们成顺德乡村振兴新力量
在顺德,像黎汉铭老先生一样的不在少数。记者走访发现,在杏坛古朗,厦门理工大学教授伍时雄发动年轻人开展“乡村壁画”工程;在勒流黄连,退休干部何劲和为社区营造不遗余力;还有知名书画家吴静山、吴佰如等捐资给乡村振兴基金。
他们善于运用现代知识、技能和崭新的文化视野,为乡村振兴贡献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今年3月,顺德区出台的《加强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系列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