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3-24 08:38 阅读次数:
说起养猪卖猪,脑海中很快会浮现出一位壮汉形象,很难将“猪倌”与一位漂亮女大学生联系在一起。近日,一位长相清秀的养猪女孩引起网络热议。有人认为,大学生养猪是否大材小用?女孩表示,大学所学专业对养猪有所裨益,希望给黑猪找个好销路,带着村里的贫困户们养猪脱贫。(11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其实,大学生当“猪倌”的报道并不新鲜,先前就有类似这样的报道,比如:有大学生当掏粪工人的,有大学生当环卫工人扫大街的,有大学生做快递员的,甚至有大学生上街擦皮鞋的……等等。笔者以为,这些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觉得养猪、掏粪、扫大街、做快递员、擦皮鞋等工作是丢人的,或是“大材小用”,而是他们充分认识到,不管是大学生,还是文化较低的普通人,都应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的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
众所周知,需求就是机会。大学生把社会的需求作为就业岗位和奋斗目标,既能满足他人的需求,又可使自己找到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可谓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当前社会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养猪、快递员、扫大街等都是需要人来做的。而我们很多大学生,思想敏锐,眼光独到,从来不缺思想,只是缺乏就业经验。而一定的生活经验、工作经验对从未涉足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如果发挥其所长,将会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大的价值。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已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当中很多人不再把大学毕业非得进机关当公务员当做唯一的择业标准,继而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放弃所谓的“体面”职业,而去选择养猪、当快递员、做环卫工人等所谓不太“匹配”的职业。这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择业观念的转变。
近些年,大学生毕业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几乎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这其中固然有就业岗位少、专业不对称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笔者以为,更为重要的还是陈旧的就业观在作祟。有的大学毕业生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就业就应该是“高大上”的岗位,而对于那些认为“掉价”“失面子”的“蹩脚”岗位却不屑一顾。择业观如此陈旧,怪不得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家坐等“啃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因此,笔者以为,大学生当“猪倌”不仅是大学毕业生择业观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同时,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衷心希望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能面对现实,改变就业观念,拿出大学生当“猪倌”的勇气,勇敢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并在创业路上发愤图强,一路高歌,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眼下,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难上加难。但愿女大学生当“猪倌”的新闻能多多少少给已经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有所启发。毕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择业观也必然会在改变。因此,笔者以为,对于女大学生当“猪倌”一事,其实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根本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