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脱贫攻坚带头人郝大宝让农民过上“花样”生活

时间:2020-03-23 23:1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连网】 昨日是国家扶贫日,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党总支书记郝大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颁“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他,用8年时间,从青涩大学生成长为村民信赖的脱贫领路人。

  8年间,为破解花农难题,他学习鲜切花种植、管理技术,成为“资深花农”;为让“两不吃”群众跟上脱贫队伍,他抛开面子,一趟趟上门走访……

  连日来,在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和北沟村的温室大棚里,村民们频频跟我们说:“郝书记真好!”

  “资深花农”如何养成?

  10月14日下午1点多钟,三铺村扶贫产业园,我们随机走进一栋温室大棚。村民刘艳军正在齐膝高的彩菊田里忙碌。

  “9月5日种的,元旦就能上市。不知行情怎么样,不过有大宝书记,俺也不怕。”刘艳军说,去年郝大宝帮他找银行贷了7万元,总共投了18万元建了2.2亩的大棚,光种丝瓜就挣了8万元。贷款投钱,在以前他是不敢想的。

  “三铺村老百姓不愿意弄大棚。这个村是经济薄弱村,一旦失败了,谁都负担不起。”郝大宝说。

  “老百姓不愿意弄,你帮他们办贷款弄,你就不怕万一?”我们问。

  “我也害怕。但我知道棚子只要技术跟得上,没问题。我种过好几年大棚。”郝大宝说。

  今年32岁的郝大宝,2011年8月大学毕业后,到东海县双店镇北沟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刚开始,老百姓认为,他只是下来“镀镀金”,并不会真留在村里做事。

  郝大宝没有申辩,默默投入工作。北沟村有70%村民以种植鲜切花为生,而花农们的烦恼是:缺少技术指导、销路单一、鲜花销售价格低,农民赚不到钱。为改变这一状况,郝大宝挨家挨户走访。走访后,他向双店镇党委提出,他进入当地一家省级龙头花卉企业去学习花卉种植、管理。之后,他自己租大棚试种鲜切花。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摸索,郝大宝从种植“门外汉”,成为当地“最资深的花农”。

  在实践中,他摸索并推广“百合种球冷冻催芽生根技术”,使花球成活率和开花率提高了20%以上。同时,他还编写出《百合种植指南》手册,免费发放给花农参考学习。

  在北沟村任职的6年里,郝大宝先后为北沟花农引进试种并推广高端百合新品种160多个,赢得市场“卖点”。他还带头创建占地30亩的“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带动周边100多个农户投入百合鲜切花种植,户均年增收6万元。

  如何让“两不吃”老百姓信服?

  因为工作出色,2017年6月份,在北沟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郝大宝,被破格提拔任双店镇三铺村党总支书记。

  三铺村由三铺、梁圩、北涧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10393亩、人口6012人。三铺村与北沟村紧邻。可这紧邻的两个村,却仿佛隔了一道屏障。北沟村种鲜花大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三铺村种“一季小麦、一季花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6年,三铺村民人均收入不足9000元,是省定经济薄弱村。

  一个穷村突然来了个年轻书记,大多数村民并不抱期望。当郝大宝向村民们提出要流转土地搞鲜切花大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主要是两点,一是没有建大棚的地,二是没人种。”郝大宝回忆两年前的形势。

  “三铺有土地承包给别人,到期了却收不回来。我到村后,先整理合同,收承包到期土地。从以前的村干部开始,然后到党员,其他人就跟着动起来了。”

  “我们村干部要先‘理解’老百姓,他们有‘两不吃’,一不愿吃苦,二不愿吃亏。”郝大宝一方面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接受新思想;一方面利用“党群会”、乡村“大喇叭”等讲政策、摆实例、算细账,宣传“种一栋大棚花卉能顶几十亩粮田”。

  可即便这样,仍有个别农户既不同意流转土地又不想建设花卉大棚,郝大宝就带领村干部上门反复做工作。

  因为土地流转问题,郝大宝带着两位村干部去村民李志文家做工作,对方不但不给好脸色看,当场撕毁了《土地流转合同》,还把他们赶了出来,放土狗“追咬”他们。看到李志文家门外拴着牛,郝大宝让其他村干部先走,他在李志文家门口继续守候。3个小时后,李志文出来喂牛时发现他还站在家门口没走,既惊讶又感动地说:“郝书记啊,你把工作做到这个份上,我服你了!”说完便拉郝大宝进家门,在流转合同上签了字。10月14日下午,在宁波打工的李志文给村里打电话,确认马上辞职回家建大棚种花。

  “农民好面子,很多时候就是争一口气。只要我们能抛开个人面子,放低姿态真诚交流,他们就会信服。”郝大宝感慨。

  “以百姓心为心”。一家家走访下来,郝大宝与群众打成一片。三铺村村民逐步认可并接纳了郝大宝。

  贫困村如何“真脱贫”?

  10月中旬,三铺村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春习家的大棚里,最后一茬丝瓜挂满藤架。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