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专访年糕妈妈:反焦虑做早教产品,系统的内容生产能力是最大护城河

时间:2020-03-04 10: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从2014年的一个母婴公众号开始,年糕妈妈走过5年,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综合型育儿和早教公司,业务拓展至媒体、电商、知识产品三大版块。

创始人糕妈真名李丹阳,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硕士,生下大儿子(小名年糕)后,结合医学专业分享育儿知识。如今,在微信渠道之外,年糕妈妈在抖音、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多个媒体平台向用户传播育儿知识,五年来产出了超过1500篇10万+的文章,在全网的订阅用户超过2000万。

在糕妈看来,年糕妈妈是一家内容公司,虽然做了5年,但她认为内容这件事只能算刚刚开始。过去,从电商到知识付费,新业务的成功拓展都是基于内容这颗大树,而接下来,团队的精力还是会集中在“种树”上。

近日,36氪和糕妈聊了聊,关于她对母婴内容生产的思考,以及未来年糕妈妈要如何“种树”。

以下是对话(经36氪编辑)

36氪:现在年糕妈妈对自己是什么定位?

糕妈:年糕妈妈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家内容公司,无论是变现形式是什么样的,其实都是内容驱动。我觉得我们的护城河还是系统的内容生产和输出能力。

36氪:年糕妈妈是怎么打造自己的内容生产能力的?

糕妈:我们做到现在有5年了,其实也有比较多的思考。过去5年,我们运气比较好,做了电商等业务的尝试都算比较成功,基础都是内容这个大树种好了。接下来团队的精力还是会花在“种树”上。

虽然做了5年,但我觉得内容这件事才刚刚开始。现在我们重点做内容的体系化建设,做更加精细、夯实的沉淀。我们提出要种几颗大树:干货树、喂养树、教养树、情感树,我们会把内容沉淀到这几颗树里,相当于一个内部图书馆。

过去是偏媒体的思路,虽然有框架,但是内容还是说为了要写某篇东西才去查资料、编辑、审核。以前是一块块砖头,现在是建筑师的逻辑,先把建筑图纸画好了再去搬砖。

我们找了更多医生加入我们的审核体系,包括儿科、妇产科等,我们会系统盘点内容,缺什么找什么人来生产。年糕妈妈花很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因为它对你后面工具、付费等方面的延展帮助都会很大。

36氪:这几颗树具体对应什么内容?在生产内容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吗?

糕妈:我们也在沉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会基于价值观来生产内容。过去几年大家可能以追逐热点为主,现在年糕妈妈作为一个媒体品牌,内容上强调做标准化,有自己的特色。

一家早期内容公司可能通过好的编辑来把控,壮大之后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干货、喂养,它的标准化挺简单,但是情感和教养是很难有标准的,我们要制定标准,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如果在内容生产上更有节奏,新人进来也会更有培养体系,不再完全依赖个人的领悟能力。

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干货树和喂养树吧。干货树会做成一个工具,类似靠谱的育儿百科,用户通过搜索可以得到靠谱的答案。现在的问题是,你用搜索引擎搜,出来的内容鱼龙混杂,可能有一些伪科学的东西;可能你去有些地方也可以找到,但是不好找。总之要么没有科学性,要么没有易得性。我们希望能结合起来,让读者更高效地触达。

喂养树就是喂养知识,我们会根据宝宝的年龄来做菜单推荐,喂养的时间有设置,菜有具体做法,原料都可以在我们商城里买到。我们希望可以让妈妈更加省心,因为没有人希望成为育儿专家,很多妈妈去了解背后的原理更多是因为不放心。

未来我们也希望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结合AI做一些精准推送等。不过目前只能是搜索关键词。

36氪:这些精选的内容包括菜谱都是自己做吗?

糕妈:对,都是PGC的。未来可能会加入部分UGC,但会做审核工作,因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包括菜谱,我们不是简单地去网上找一些菜谱来,都是自己拍的。在内容的投入上我们不计成本。

36氪:年糕妈妈每年在内容上的投入大概有多少?

糕妈:我们的大内容生产团队超过150人,包括编辑、亲子、课程、视频制作等,这是相对直观的数据。我们给孩子看的动画、早教产品都是自己做的,没有外包。因为我们觉得生产和制作能力是一家公司的护城河。

去年我们提出了一个亲子关系金字塔理论,这是我们的理论体系核心。相当于0-3岁孩子吃喝拉撒相关的,家长在教养方面会有很多困惑,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从去年开始不断去理论化、体系化,计划做成一本书。

36氪:你觉得跟传统的亲子内容生产体系相比,年糕妈妈做内容有什么优势?

糕妈:我们的内容生产是随用户互动沉淀下来的,是基于现阶段用户的真实诉求来做的内容,每篇内容也都有很及时的反馈。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