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杜玉波:聚焦大学治理关键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2020-02-05 10:2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大学治理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赋予我国大学的历史责任,对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

坚持和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制机制

大学初心,旨在育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功能也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延伸到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但究其根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办好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核心要义,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立德树人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这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立德树人体现了教育的规律,这就是把握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滋养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彰显了教育的根本价值,这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明确了教育的目标追求,这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四个服务”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科学构建立德树人的实践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一是要构建宏观育人体系。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育人资源,特别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二是要构建中观育人体系。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学校把立德树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三是要构建微观育人体系。挖掘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遵循育人规律和育人逻辑,从神形兼备、师生兼顾、内外兼修、德法兼治、软硬兼抓五个方面做起,把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到各方面。

着力完善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立德树人要成为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成为一种教育常态,需要通过推进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的完善来不断增添动力、释放活力。具体而言,要强化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将更多精力聚焦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上,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要科学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坚持学科有选择性的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要把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学科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学科做实。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认真践行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价值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功利化倾向。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一项打基础、立根本、管长远的重要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体现,关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

一方面,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释放办学活力,激发办学动力,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具体来说,要把大学章程的统领地位体现好,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章程,发挥章程在大学治理中“根本法”的作用;要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执行好,党委重在谋划和决策,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校长重在实施和管理,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要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处理好,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既相对分离,又相互促进,形成相得益彰的良好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和学校治理中的作用;要把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落实好,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综合提升治理效能。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