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01 03:56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和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具有116年的办学历史。近日,该校学生处副处长王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招生种类特别齐全,有普通高考招生、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厚生计划)、综合评价录取、高水平运动队及外语类保送生等多种类型。
对江苏考生选测、必测科目等级有要求
实施精英人才培养方案
“2018年学校普通类专业,除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外,学校对于江苏的考生要求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AB及以上(即两门选测科目其中任意一门达到A,另一门达到B及以上),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为4C及以上,技术科目合格。”王昕提醒,报考学校中英合作办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中美合作办学的“英语”专业,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及以上,必测科目等级要求为4C及以上,技术科目合格。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学校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的基础之上,大力实施精英人才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展个性、重创新”为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一系列“以生为本”的措施推进精英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七种。一是,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形式有三种: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是针对有潜质、有特色的各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而设置的。学校为他们提高更优越的学习条件,配备优秀的学业指导教师,导师组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修读课程并参与科研项目,在项目进行期间可赴国内“985”高校、国内知名研究院所、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留学或游学;
荣誉学院培养模式。学校每年从录取新生中选拔部分高考成绩优秀、有潜质的学生进入强化培养学院,由强化学院和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强化学院开设荣誉课程,专业学院负责专业学习,学生毕业时除获得国家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外,还可获得荣誉毕业证书;
基础学科基地班培养模式。学校现有两个国家级、一个校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强调“宽广知识面、扎实专业基础、卓越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
二是,实施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学校在师范生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由教师院与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双向强化。在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政、历史、地理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9个学科中遴选部分优秀学生实行“3+1+2”本硕贯通培养“卓越教师”模式。
三是,1+3”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新生可在入学一年后在一定范围内通过选拔进入新专业学习。
四是,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学校部分专业实行宽口径大类招生,新生入学先接受大类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分流至相应的专业进行学习。
五是,国际化培养模式。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的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实行“3+1”校际间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第四年到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学习;金女院英语专业与美国塞勒姆大学实施1+2+1培养模式,毕业可获南京师范大学和塞勒姆大学的毕业文凭。学校实施省政府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计划,每年暑假选派部分学生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修读暑期课程。
六是,校际联合培养模式。学校通过仙林大学城五校教学联盟、“长三角”高校教学联盟、“985”、“211”高校和港澳台高校交换生计划,每年选派数百名优秀本科生参加校际交换学习。
七是,第二学位与辅修专业修读。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在学生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学校鼓励并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第二学位与辅修专业,学校依据学生完成学分的情况发放相应的辅修课程证书、辅修专业证书和第二学位证书。
培养优秀的人才,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据介绍,南京师范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3164人。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组成的大批优质师资和团队。同时,因校际交流需要,学校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
多途径打通贫困地区孩子入学通道
实施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