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01 03:55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尽管“现代化”已被多次提出,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概念还是首次提到。那么,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又该如何构建这一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瓶颈又是什么?多位专家学者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就相关问题向本刊一一剖析。
何谓“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深远而重大。
背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向《经济》记者表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要破解这一矛盾,就必须更高水平发展生产力、更大力度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积极推进现代化经济。夏杰长表示,这是我们党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最主要的原因。在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谓是水到渠成、意义深远。
同时,建设现代化经济战略体系与2020年、2035年、2050年的战略目标一脉相承。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向《经济》记者分析称,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变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效率优先。“原来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然后大家一起富,将来是人民生活都比较宽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强国的发展目标。所以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体系任务肯定要发展变化。”
那么,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此前提的市场经济体系有何不同?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向《经济》记者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经济体制无非就两个,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无非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做一些完善和发展、创新,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更丰富一点。要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解决一些民生问题,解决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等。”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也表示认同,他向《经济》记者分析称,过去我们提加强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但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只是六个方面之一。
“过去提市场经济体系,是国内改革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市场推动改革,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和形势,很大程度是借鉴外国的经验。而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已经进入小康决胜的阶段,实际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要求不单是从体制上改革,而是要建设一个体系式的改革,而中国很多产业也走在世界引领者的地位,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了。”贾晋京说,这就需要更高的视角和全面引领建设的顶层设计。
特征:六大方面合力实现 那么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征是什么?对于中国来说,什么样的经济体系建设才是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我们的经济要转型升级,包括经济发展的格局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发展,主要的特征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体来看,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向《经济》记者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有六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