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大学“赝品博物馆”再调查:师生都说建馆太低调 仍在闭馆核查中

时间:2019-10-30 04:5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10月14日,一篇微信文章《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把重庆大学和刚开馆一周的博物馆一起推上风口浪尖。

  10月28日,南都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博物馆门前的花篮和红毯已撤去,横幅和招牌则仍然保留。门口贴着闭馆公告,“本馆接到上级通知,进行核查。期间,博物馆暂时闭馆。”

10月28日,博物馆门口贴着闭馆公告。南都见习记者 诸未静 摄

  南都记者询问门口值守的保安何时恢复开馆,对方表示,“现在就等学校的核查结果,等到结果出来,学生就可以来参观。”

  10月15日,重庆大学通报称,目前已成立专门工作组,将对前述文章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据南都此前报道,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事发后均已介入调查此事。

  另据央视此前报道,10月16日,重庆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严小红表示,目前重庆文物局尚未收到重庆大学博物馆的设立备案申请,也没有收到举办展览的备案申请。

10月28日上午,重庆大学博物馆门前的花篮和红毯已经撤去。南都见习记者 诸未静 摄

  “我们不知情,也没发挥作用

  “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学校要有博物馆。”

  10月7日,重庆大学相关负责人向当地媒体介绍,重庆大学博物馆经过场馆建设、文物布展筹备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在学校即将迎来90周年校庆之际与师生们见面。

  但在许多重大师生眼里,这个博物馆的建设似乎有些“太低调”。

  10月25日,重庆大学一位涉及博物馆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向南都记者透露,博物馆整个建设过程中,并未在相关专业的师生中征询意见和建议,大部分建筑、艺术、文化遗产等相关专业的老师并不知情。“我和我的同事都不知道这个事情,看起来似乎完全是一个吴应骑教授家族主导的活动。”

  这位老师介绍,此前他并不知道博物馆开馆,反而是校外朋友转发了那篇热文后才知晓,“看到文章里那些照片,我都气乐了。”

  他认为,依托于巴渝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重庆大学的校友资源,本可以搞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博物馆。“现在外界认为重庆大学没有专业的老师,工科类学校不适合博物馆,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这次事件应该说主要是由于博物馆的策划、文物的征集和鉴定等程序缺乏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和监督造成的。重庆大学乃至当地相关专业人士为数不少,只是从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到场馆建造直至开馆,我们不知情,也没发挥作用。”

  10月27日,一位今年6月刚毕业、此前曾在博物馆坐落的虎溪校区艺术学院学习4年的重庆大学毕业生告诉南都记者,其从未听说校区里有一个将建成的博物馆,“同学间之前也没聊起过。”

  “这个找真品的比赛,我可能要输了

  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在虎溪校区开馆,同时举办了“大象有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共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铜器等400余件展品。在展馆的墙壁上,还有系统介绍青铜器历史、制玉工序、各种纹饰图案含义的文字说明和图表等。

  微信文章的作者“江上”,有许多收藏圈朋友参加完开幕式以后议论纷纷——“东西不对”、“不是一件两件离谱,是太离谱了”。

  第二天,“江上”决定前往参观,是参加了一位重庆收藏家开玩笑发起的比赛——去重大博物馆找真货。“我发现这整个馆都很奇怪,心想这个找真品比赛,我可能要输了。比如,最让我震惊的改装版秦始皇陵铜车马,比秦始皇的座驾还多了两匹马,我开玩笑说这是‘四缸前置+两缸后置’,动力相当强劲了。”

馆内展品。

  “江上”发现他所见的展品说明皆用中英文注明年代和藏品名称,“与一般博物馆的说明方式一样,我没有在现场看到任何标识说明有展品是复制品。”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