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名家话文化】封杰:京剧艺术要在传承中创新

时间:2019-10-29 06:4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封 杰:《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评论顾问,清华大学艺术教育顾问,吉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西城区社科联委员。

  近年来,发表文章百余篇,涉及京剧沙龙、菊坛谈往、人物专访、京剧剧评等栏目。出版作品有:《京剧名宿访谈》《京剧名宿访谈续编》《京剧名宿访谈叁编》《京剧说苑》《岳上清晖》《高韵和鸣》《京剧杰英谈》《京韵剧源》。《京剧大家绝艺录》DVD系列之老生篇、旦行篇(壹)、武生篇、丑行小生篇、净行篇。《天之骄子 春韵流芳——纪念京剧艺术家李小春诞辰80周年》光盘。策划京剧数字电影《孟母三迁》;主持《“畅读”京剧杰英谈》节目。

  2012年荣获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颁发的“弘扬京昆艺术特殊贡献奖”。2013年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颁发的全国戏剧文华奖“戏剧专著金奖”。2018年策划《艺海觅珍》荣获中国戏曲微电影优秀奖。

  记者:作为京剧研究领域的专家,您认为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对于您的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封杰:北京是一座有30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其中有三分之一时间是作为全国的“首善之区”而存在,造就了其 “大古都”的突出文化特征。北京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近千年的古都文化更是我国都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结晶和典范,是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文化发展过程的文化缩影,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和精华。

  城市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建筑。故宫的雍容博大与其无与伦比的恢弘壮丽、金碧辉煌的皇家风范,就是这种“大古都”文化气质、气派最直观的体现。北京的四合院不仅拥有舒适的居住条件,庭院中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老子》所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有容乃大”形成的兼容并蓄、多元一体、包罗万象的自身文化。北京因此成为人才渊薮和文化津梁,形成崇尚人文的传统和“郁郁乎文”的气象。

  今天,北京对于历史文化依然是在继承和发展中。明确新时代古都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挖掘源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协同建设新时代古都文化,是北京古都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的博大、精深,都鲜活展现着中华文化的魂魄,流淌着时代特有的神韵。像北京的中轴线设置就是北京文化的集大成者,它肇始于元朝,形成于明朝,清代只是继承。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又有了创造性的发展,中轴线一直延伸到了亚运村一带。这也说明在社会发展中,这种城市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我们这一代中年人从小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自然会深刻地受祖辈影响,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景仰之情无形之中感染了我们,使得北京的这种“大古都”历史文化底蘊也深深扎根在我们心里。所以要形成文化的熏陶,必须得有一定的环境。特别在新时代的建设中,这样的环境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新北京、新时代、新社会都是一种助力作用。

  北京文化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古都文化还有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说到红色文化,北京其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和土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是从北京开始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论断为挖掘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指明了方向。北京市对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其中提到了大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西山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形成的革命文化的一个缩影。西山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的,真正体现了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惨烈性,很多事件在中国现代史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1943年10月,曹火星同志在房山霞云岭创作了不朽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七七事变”中守卫卢沟桥的29军抗击日寇使用的大刀,和西山游击队使用的大刀就出自我家大曾祖父封竹轩老先生开设的“永增军装局”,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就是赞扬的这把“大刀”,现在盘山烈士陵园和山海关博物馆都存有原件。 这些文化资源的积淀,是北京打造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保障。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