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颜晓峰:在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下继续开拓创新

时间:2019-10-28 07:1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大湾区建设、民营经济、劳动教育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颜晓峰:在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下继续开拓创新】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颜晓峰认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灵魂。我们要以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为指引,继续推进各方面创新,推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的制度优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活力。在创新过程中,要把大胆试、大胆闯与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结合起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摘编自《人民日报》

  【冯晓青:知识产权公共领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公共领域问题研究”首席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冯晓青表示,知识产权公共领域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具体而言,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之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养料土壤。知识产权公共领域旨在使创新能够有充分的、可持续的公共知识成果加以使用,能够使社会公众得以自由接近已有知识成果,并从中借鉴灵感、吸取养分乃至直接使用。二是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外驱力。知识产权公共领域的存在有效驱动了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了宽松的、低成本的环境。三是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补充保障。知识产权专有权利的私权属性和绝对性使得其对创新的实现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而难以发挥效用,而知识产权公共领域则为这一可能提供了补充,保障了创新的实现,使得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对创新的激励不会停止。

  摘编自《光明日报》

  【张小瑜:大湾区建设为澳门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张小瑜指出,澳门在语言、文化、国际贸易网络、中小企业协作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大湾区建设对于澳门改变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局面,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澳门将迎来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高水平参与区域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新时代。一是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获得新发展,澳门新兴产业落地生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了更加良性的产业链条和市场环境。二是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中,澳门的特色金融、物流、旅游休闲、会展、教育培训、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有了更准确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得以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三是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携手扩大对外开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澳门以适当方式与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和亚投行开展合作,办好中葡论坛,研究建立中葡金融服务平台,使澳门更好发挥与葡语国家的联系优势,与内地联手开拓葡语国家及其他地区市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现伟: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刘现伟指出,中国民营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关键是要真正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一是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大力拓展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二是积极破解转型困局,大幅提升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三是破除融资的障碍,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四是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五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柳夕浪:必须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功能】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