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論大學出版發展的初心、路徑和願景

时间:2019-10-27 12:3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三、大學出版發展的願景

實踐告訴我們,大學出版社目前面臨的改革課題,無論是改企還是轉制,不管怎麼改,大學出版社還是姓“大學”,還是要把主要精力用於干大學出版社應該干的事。我們大學出版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改企轉制僅僅是一種求發展的手段,是在發展過程中探索的一種形式,關鍵是看是否有利於發展。以教育為立身之本的大學出版社應該不失時機,充分抓住今天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這個契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發揮我們大學出版社的重要推進作用。

我們都知道,出版的基本功能就是選擇性地記載、傳播和積累我們全人類在從事精神創造和物質生產過程中的各類知識與各種信息,使受眾能夠了解社會發展動態和科技發展進程,掌握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技能,享受藝術。而體現在大學出版社身上,就是必須為高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組織出版高等教育的教材和學術專著,為高等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服務,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服務,出版好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用書,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服務,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不是一味地為了經濟利潤什麼書都出,我們大學出版人的職責與使命應該擺在首位。這就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辦社宗旨。

所以,盡管我們目前已經完成轉企改制,成為“市場主體”(理論上)了,但是還是明確規定了出版參與市場競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八九十年前我們的出版先驅陸費逵先生就是這樣認為的,“若為謀利而編輯出版誨淫誨盜的書籍,則是比捉刀殺人還要厲害”,今天我們的決策者和實踐者也是這樣認為的﹔作為企業的產品,在還沒有開始進入生產環節的同時,就必須要按照規定進行統一的報批認証工作,這是因為作為出版物具有的它特殊作用的屬性而決定的,陸費逵還這樣說過,“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進步﹔我們書業雖然是較小的行業,但是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卻比任何行業為大”,今天我們的決策者和實踐者也是這樣做的﹔作為“市場主體”,在參與競爭的同時,我們繼續享受著各種優惠與保護,其中免稅的“優惠”就成了相當多出版社轉企的“動力”,稅收優惠的政策,從另一個角度是不是也說明了出版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一個純粹意義上的企業?

我以為,無論怎樣改,大學出版的改革發展必須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正確處理堅持方向與促進發展的關系。我們所說的方向,首先當然是政治方向、思想導向的問題,同時,也包括了大學出版社的辦社方向、發展目標的問題。二是正確處理深化改革與保持穩定的關系。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實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應該分類指導,循序漸進。三是正確處理面向市場與服務教育的關系。首先就是應該面向教育這個特定的市場,服務教育是我們大學出版社在面向市場過程中時刻不能忽視的本職工作與重大歷史使命。四是正確處理出精品成果與培養優秀人才的關系。出精品成果與培養優秀人才是一種因果關系,有了優秀人才,才可能出精品成果,而精品成果一定是出於優秀人才之手。

而在改革的思路和採取的模式上,我們應該根據大學出版社發展的不平衡的現狀,採取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分類試點的辦法,穩步推進大學出版社的發展改革問題。在當年我參與起草的教育部關於大學出版社改革的報告中就堅持認為,大學出版社的改革可以採取三種模式,根據出版社的具體情況和主辦單位的意見,選擇適合自己發展需要的模式推進改革。其一,可以轉制為真正的文化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其二,可以轉變為企業管理模式的非贏利機構,控制出版功能,公益項目和贏利項目並存﹔其三,轉為公益性的事業單位,作為高校學術科研成果發布的媒介,嚴格規定出版范圍。

然而,不管如何選擇,大學出版社的“初心”不能忘卻,大學出版人的使命和責任永遠不能忘卻,這是我們的立身之本。今天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求我們時時記得我們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不忘初心”,必須要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去審視自己的出發點,回望自己留下的腳印,認清自己腳下的路,校准自己前行的目標,在探索的前行中,去深刻認識和認真總結在探討與解決重大現實問題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歷史規律,去直面歷史的和現實的問題,通過回顧與反思去認清和把握歷史規律,從而堅定自己前行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思維的起點決定著理論創新的結果。理論創新隻能從問題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出版人必須要善於思考,在實踐的探索和實踐的思考中形成理論,又通過理論的指導作用回到實踐中去,中國出版改革40年來的歷程充分証明了這一點。(作者系第十屆“韜奮出版獎”獲得者,全國首批新聞出版領軍人才)

作者簡介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