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教育的本质: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本质的一段阐述,被人们广泛引用。

既然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如何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对一所学校而言,如何才能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

在进入知识社会、全球化生存的新时代,我们在南粤一所已经度过190岁寿诞的中学,为这个教育的永恒诘问找到了新的答案。

有灵魂的品牌:二次创业大象无形

“一个优秀的孩子:会弹钢琴、跳舞、画画,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名列前茅,后又考上国外优秀大学读研。父母亲荣耀了,感觉孩子很优秀,认为孩子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可最终孩子进了监狱……”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象贤中学校长冯金洪坦承,看到这样的报道,作为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心情异常沉重。诚然,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也不乏改革,各地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但其中多半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而少有涉及学生人格、人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教育,就是说涉及人的灵魂教育还是缺失的。

冯金洪所带领的象贤中学,是岭南文化之乡、千年沙湾古镇的一所老牌学校,源自1826年沙湾镇何氏家族的“象贤家塾”,今年迎来190岁寿诞。

在过去的岁月里,它曾因“贤文化”品牌而名扬南粤,广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盛赞;曾因“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引领课改风潮,被列为广州市十年新课改十大成果,成功将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突破、高考上线人数提升齐步推进,成效斐然,连续八年荣获广州市高考一等奖。2016年高考,象贤中学更是喜登广州市高考成绩暴增牛校英雄榜,高考成绩暴增13.39百分点,学生高考上线增长率名列广州市第四,番禺区首位。

站在新的起点,如何才能在教育变革的大时代中继续擦亮“象贤”品牌,改革创新,实现名校发展的高位突破,以新的姿态迎接学校190年华诞?

“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象贤中学的领导班子将教育的视野聚焦在教育的本质与灵魂,进而确立了“坚持以贤文化育人”的理念,以“启迪智慧,提升人文素养,养成健全人格,确立积极人生”为抓手,推进有灵魂教育的战略方向。

办有灵魂的教育,创办有灵魂的教育的学校,就是要“教育思想领先,办学机制高效,学校特色鲜明,教师特点突出,学生特长张扬”,就是要有灵魂之师,要培养有灵魂之生,要回归教育本真,要彰显地方特色。

有灵魂的教师:名师工程托起梦想

恩格斯曾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教师既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做有灵魂的教师,就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在象贤中学看来,有灵魂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有“尚贤砺业”的精神,将爱与责任作为自己职业的灵魂,始终充满育人的幸福感,有道德并能够坚守教育的道德底线。

有灵魂的教师,要始终专注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专注于唤醒学生的独特,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必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的精神,同时,他又必须是一个力行者;要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走研究型、学习型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总是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琐事中寻觅到育人的幸福。

为了实现这些对教师的希冀和要求,象贤中学计划用一两年时间下大力气抓强师工程,打造一支与国家示范高中灵魂教育相匹配的教师队伍。

开启全员培训,重点是对发展战略和文化的理解、强化学校和学科以及教师品牌意识,增强“教师素养”;开展有文化的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区域之间的讲学活动,创办教研专刊,推动广泛的赛课机制,推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成果总结;建设“贤教师”评价体系,把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和政府评价,引入教师评价中;推进名师工程,完善名师的培养与管理机制,以及自我生长机制……

在象贤中学,所有学科组均为广州市番禺区优秀科组,其中语文、历史、化学是广州市优秀科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生物等学科获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冯金洪、苏杰是广州市“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对象,王芳、王雪晴是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王芳、江静华、袁杏宜、吴丹霞是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

一支始终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始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始终推进有灵魂的教学,始终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始终充满育人幸福感的“名师”队伍正在象贤中学形成,汇聚力量,播种希望。

有灵魂的课堂:“新三元”照亮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