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它让游戏点亮童年它将幼教重新定义 “安吉游戏”魅力何在

时间:2019-10-26 22:4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浙江在线6月26日讯 如果让孩子尽情玩游戏,会给幼儿教育带来什么?前不久,在一场名为2019年“安吉真游戏”的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发现:“安吉游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也重塑了教师、家长和孩子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里没有教案和书本,“主角”是一群3至6岁的孩子,教室是户外的青青草地,教具是油桶、砖头和爬梯,任课老师总是在旁默默观察……

  19年前,一场改变,从安吉县的各级幼儿园开始了。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这一被称为“安吉游戏”的教育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获评教育部“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直到今天,安吉幼教课堂依然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儿童教育专家们。

  把游戏还给孩子

  “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孩子为主”

  早晨8时刚过,有着68年历史的安吉县梅溪镇紫梅幼儿园迎来新的一天。

  第一节户外活动课开始了,校园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上课铃声和老师的哨声,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的嬉闹与欢笑。

  记者循声而去。在一个悬挂式爬梯前,4岁的小飞正在努力往上爬,他试了多次依然没有成功,便停下来观察着一旁的小伙伴如何一步步向上。有时候爬梯失去平衡,小飞的身子会跟着倾斜。

  此时,他身旁的任课老师马雅萍并没有上前搀扶:“他们正在探索,我不能轻易打扰。”她轻声告诉记者,在这个全开放式的课堂上,她几乎不会主动开口指导孩子。

  “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孩子为主,安吉县幼儿园的课堂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安吉游戏”的发起人、安吉县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学琴回忆说。

  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原浙江幼师(现杭幼师)的程学琴回到家乡安吉县,在幼儿园担任一线教师数年后到安吉教育局从事幼教行政管理工作。

  彼时,基层幼儿教育发展已出现瓶颈。1998年,整个安吉县学前教育所有资产只有96万元。一次调研更是令程学琴印象深刻:一所乡镇幼儿园里,她看到一个孩子坐在高低不平的凳子上,双腿因够不着地而悬在空中。“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程学琴在调研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安吉并不少见,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只有一墙之隔,孩子们用的桌子椅子,都是小学用剩下经过改造的……“小学化”的趋势令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颇为尴尬。

  然而,比硬件设施更为落后的,是软件的配置。大多数幼儿教师定位模糊,他们没有专业性,不知道自己应该教什么,孩子应该学什么。

  整个社会对幼儿园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家长、老师、专家们都认为幼儿园是“看住”孩子的地方,把他们放置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不哭、不闹、不出危险,便是负责任的幼儿教育方式。

  身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真的快乐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程学琴召集了县里的一些幼儿教师,商量如何改进幼儿教育。热烈的讨论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怀念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是幼儿教育尚未普及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约上邻家伙伴在田野里尽情奔跑,去门前的小溪流边中“探险寻宝”……

  “无比快乐的童年时光,至今令我深深怀念。”程学琴回忆道,玩是孩子的天性,能不能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

  1999年,安吉县印发《安吉县幼儿教育管理办法(暂行)》,确定了安吉县内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打破以往低、小、散的教学模式,一场课程改革应运而生。2000年起,安吉县提出“自由的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的观念,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安吉游戏”新模式,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戏中,获得经验、形成想法、表达意见、完善规则、不断挑战,从而达到自身最大的潜能。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快乐地玩耍。通讯员 胡明文 王善华 摄

  玩耍中快乐成长

  “我们看重的是在游戏中如何解决困难”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