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玩游戏成瘾是病得治 专家:初中大学新生是高危群体

时间:2018-10-13 13:1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今年初宣布,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 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相关规定将自6 月19 日起生效,WHO 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消息一出,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关注。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游戏成瘾”?面对游戏成瘾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做呢?就此,记者采访了我省著名的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钟慧。

案例

大一新生因沉迷游戏挂科

去年九月,20 岁的黄涛(化名)步入大学殿堂,由于不善言辞,他和寝室同学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也很少参加社团活动,加上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看管、约束,他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从寝室到网吧,从几小时到通宵……一段时间之后,黄涛的网瘾越来越大,甚至开始逃课打游戏,吃住都在网吧里。虽然多次进行干预,但老师和家长都无计可施。期末考试时,黄涛有两三门课都“挂了”。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钟慧表示,黄涛存在典型的“游戏成瘾”表现,因为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分析

初中和大学新生是高危群体

钟慧透露,和黄涛一样因游戏成瘾来就诊的青少年并不在少数,年龄集中在14~25 岁。其中,初一~初二学龄段的孩子和刚上大学的新生都是高危群体。

“刚上初中的孩子对网络游戏充满了好奇心,这时恰恰又是孩子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阶段,有些家长还是以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去管教他们,这就很容易引起矛盾冲突。”钟慧分析,一些孩子会故意挑战家长的权威,偷偷去玩网络游戏。

除此之外,刚上大学的新生也容易游戏成瘾。“因为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有些孩子会因为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不善于和同学交往等原因选择逃避现实生活,这时就很容易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信。”钟慧说。

支招

尽可能丰富孩子的正常生活

如果孩子有游戏成瘾的倾向,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很多家长都会强制孩子远离网络游戏,这其实是很大一个误区。”钟慧表示。

对于家长来说,第一步不是让孩子和网络脱离,而是让孩子回归正常的生活,包括饮食、睡眠等方面,让身体恢复正常、情绪处于可控的范围内,必要时可以配合医生进行一些药物调整。具备这些能力之后,尽可能地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让他有信心去做其他的事情,逐步减少和游戏接触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控制好时间,玩游戏是不会成瘾的。

观点

“新标准”有助正规诊疗

“现在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上网玩游戏就感到很恐慌,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达到成瘾的程度。”钟慧表示,有了诊断标准是有好处的,因为我国在“游戏成瘾”方面的诊断标准、治疗体系都还没有完全成熟,“新标准”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正确地认识“游戏成瘾”及其危害,另外一方面可以帮助医生开展对游戏成瘾这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

不过,钟慧也提出,公众对精神病在认识上存在很多的误区,很容易给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其实除了游戏成瘾之外,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失眠等都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希望公众能够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李皖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叶晓

链接

游戏成瘾有哪些表现?

标签: 大学生(5186)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