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优先布局一流工科学科

时间:2019-10-05 05:2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名校引以自豪的另一个因素便是优质生源。名师、优质学生是办成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

  为此,《水木清华》记者走访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老师。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优先布局一流工科学科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官网)

  记者:国际研究生院的招生规模如何?招生有哪些要求和标准?

  高虹:国际研究生院的招生将面向有志于通过科技创新造福社会、贡献人类发展的有志青年学生。

  目前清华在深圳的研究生培养规模约3300余人,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将稳步扩大招生规模,力争2025年达到5000人的在学规模,其中包括千余名博士生。

  今年是开局之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国际研究生院将招收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大湾区项目30-50人,为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和引领全球创新助力,培养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详情参见《【招生】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粤港澳大湾区项目2019年招生简章》)

  记者: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下师资招聘方面的情况?如何保证师资人才的质量?

  高虹:国际研究生院将借鉴并拓展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准/长聘教师的学术标准和工作流程,形成国际研究生院师资的引进和晋升制度,保证新进教师的水平。

  今年4月开始,国际研究生院将面向全球正式启动优秀学者招聘。(详情参见《Tsinghua SIGS Faculty Recruitment》)

  作为国际研究生院一期,清华- 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教师将整体进入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研究生院的教师也会按同样标准进入准/长聘系列。

  此外,校本部也将选派相关学科带头人参与国际研究生院的建设。

  记者:国际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教育将如何开展?与清华本部的研究生培养相比,有何特色?

  高虹:国际研究生院将按照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要求,建立完整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系。

  培养模式上,将从原来的依托北京校区相关院系招生、在深圳培养、回到北京校区相关院系审议学位,走向以国际研究生院名义招生、在国际研究生院完成培养全过程、在国际研究生院审议学位、再报送学校学位委员会终审的新模式。

  此外,在校学位委员会下还将成立国际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委员会”,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学位要求把关,健全培养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也体现研究生的深圳培养特色。

  国际研究生院将坚持学术博士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两翼齐飞。

  针对深圳市和大湾区的需求,博士教育将更多地聚焦源头创新和颠覆式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引领产业发展,为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专业学位教育将通过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和重构培养过程,与产业界深度合作,强调工程技术与创新管理相结合,成规模成建制地培养产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式专业人才。

  此外,还将探索聘任企业导师参与课程教学和实践项目指导,构建融合设计思维、技术创新、创新创业能力、领导力、跨文化团队精神、职业伦理等方面内容的培养体系,更加聚焦于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记者:国际研究生院在学科布局方面有怎样的考虑?

  高虹:根据清华大学的发展战略和深圳市的产业需求,国际研究生院将优先布局学校一流的工科学科并辅以创新管理,形成6+1个主题领域,包括:能源材料、信息科技、医药健康、海洋工程、未来人居、环境生态和创新管理。

  这些优势学科与深圳市的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将为深圳产业转型提供动力,为大湾区的社会创新发展助力,同时也必将有力地支持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更加快速地响应新兴产业发展变革的需求,提升工科人才的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从而有力地促进学校工科的转型发展。

  记者:国际研究生院在地理位置上远离母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清华的优良传统?

  高虹:国际研究生院虽地处南国,但也是学校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学校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的使命。

  在办学过程中,国际研究生院将始终坚守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国际研究生院将通过良好的机制,加强与校本部的互动和协同,包括师生互访交流。相信具有创新活力的深圳市和具有创新文化氛围的深圳校区会源源不断地吸引本部师生。

  此外,国际研究生院的校园建设也将融入清华元素,创造北京主校区空间延伸的感觉,将清华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

  记者:国际研究生院有怎样的愿景目标?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