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宋砦,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

时间:2019-09-25 17:5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宋砦,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

宋砦新貌

宋砦,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

宋砦村村民代表参加专家调研座谈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宋砦,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

宋砦,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

幸福的宋砦村民

宋砦,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

宋砦,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引言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极大地富裕了中国人民,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国形象。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推动这些变化的动力来自哪里?造就如此辉煌的玄机和奥妙有哪些?让我们走进宋砦——这个中原腹地昔日默默无闻、今朝风光无限的小村落,通过解读中国治理体系一个最小单元的前世今生,进而举一反三,认识引发中华大地发生巨大变化的深层原因,领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农村的丰富实践,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穷魅力。

  宋砦,位于郑州市金水区西北部,占地0.6平方公里、农村人口不足800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宋砦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宋砦村从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的贫困村,逐渐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8万多元、户均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千万富翁村”。

  199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曾树立宋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省农村10面红旗之一。20年过去了,宋砦始终长盛不衰,依然红旗猎猎,以其沧桑巨变、活力永驻引起广泛关注,数度被誉为“宋砦之谜”“宋砦现象”“宋砦模式”……

  宋砦的嬗变,既充分折射了古老中原大地一个传统村落在改革开放这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时代轨迹,也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在乡村层面成功实践并助推中原更加出彩的探索印记。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宋砦40年的变迁史自始至终贯穿着解放思想这一主线,在破除旧的思想、观念、习惯、意识等方面,宋砦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宋砦均体现出了破除思想禁锢和束缚的勇毅和果敢,并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生动地诠释了改革开放在乡村层面的实践探索。

  (一)市场意识的启蒙和升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宋砦充分利用地处郑州近郊的区位优势,大胆解放思想,率先开展农业结构调整,从粮农到菜农再到果农,宋砦在农业结构调整领域大显身手,农业经营的效益也逐步提升。这领先一步的“脑筋急转弯”,启发了宋砦朦胧的“市场经济”意识,为宋砦进一步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面对沿海地区乡镇企业高速发展的事实,宋砦决策层经过多方考察、充分论证之后,再次大胆解放思想,作出了对宋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即彻底放弃传统的小农经营格局,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宋砦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战略转型,推动宋砦经济跃上新台阶。

  (二)抢抓机遇、抢占先机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人也必然是思想解放的人。以村党总支书记宋丰年为代表的宋砦决策层正是这样一群善于抢抓机遇的时代弄潮儿。上世纪80年代末,当“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宏观背景对乡镇企业发展不甚有利之时,宋砦却逆风飞扬,高调成立了宋砦农工商贸易公司,把别人的观望、彷徨和犹豫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而险中求胜,尽占先机,确立了宋砦发展的领先优势。

  南巡讲话和市场经济的提出不啻天赐良机。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政策敏感性,宋砦人通过“借贷发展、借船过河、借才生财”,高起点、大手笔营造投资环境,吸引八方客商。一时间,宋砦成为投资创业的乐土,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办企业的年产值高达数十亿元,几辈子土里刨食的传统村落转眼间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村。

  与多数城郊村被动卷入城市不同,宋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办乡镇企业的同时,就主动与郑州市规划局接洽,使村镇建设较早纳入郑州市区的总体规划之中。这种破除小农意识、主动融城的策略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发展先机,拓展出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域,而且大大节约了城市化成本,避免了城市化过程中广泛存在的“城中村”乱象。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