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三科高中新教材编的有意思(2)

时间:2019-09-06 11:1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用小故事讲大道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总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张异宾指出,本次思政教材最大的亮点是立足新时代,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编写组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教材选择的材料尽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例如,必修1第三课讲述改革开放的进程时,在“探究与分享”环节,通过设计不同时期家庭中典型“三大件”,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    

另外,教材也注重选取经典案例等材料,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必修3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讲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时,选取了毛泽东与周恩来离开西柏坡时关于“进京赶考”的对话。这段对话学生并不陌生,张异宾透露:“把这段话与解放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结合起来,还是第一次。”    

揭秘教材出炉

标题接地气 新闻讲概念

“很多人以为高中教材编写很简单,实则是责任重大、创造性极强、难度极大。”回忆两年多的编写历程,很多专家感慨良多。为了圆满完成任务,编写组专家和人教社政治室的编辑们日夜奋战,加班加点,经常集体奋战到凌晨。有时为了写出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争论得面红耳赤,为了保证一个词的准确性,要查阅大量文献。    

特别是落实审查意见和试教建议时,编写组逐条研究,千方百计让教材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让教材更接地气。有的还扩大范围征求更多专家的意见。比如,专家提出保护公民劳动权的标题太抽象,希望生动一些。“的确,这节内容学理味很浓。编写组根据专家意见,反复琢磨,想使用更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让学生学法、懂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政治室副主任任海宾说,“那一次专家们讨论了很长时间,先后提出了十几个名称,真是绞尽脑汁。最后,大家反复比较后确定了‘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立足职场有法宝’等标题,既容易理解,又紧扣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    

专家们透露,试教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材料使用上,一线教师给了很多启发。编写组认真吸取这些试教意见。例如,教材讲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时,就将原来无数字、无事件、无时间的材料替换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攻克岛隧建设难题,创造“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事例。 

历史

亮点

删史料增注释 渗透唯物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蓝认为,新版历史教材最大的亮点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渗透唯物史观教育。    

她指出,与旧版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主题讲述历史进程不同,本次新教材中,必修课是“通史加专题”,选择性必修是“专题加时序”,更突出历史演进的横向联系和全球视野。

徐蓝透露,在试教试用过程中,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编写组认真研究,加以吸收。针对“史料阅读”栏目中部分史料过长,尤其是古文的史料较为晦涩难懂的问题,对教材进行删减和改编;为一些古文史料增加了注释;对地图中的古今地名,也增加标注,使学生更能够联系古今。    

徐蓝说,今后培训时,也会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给以指导,引导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单元和主题教学。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就可以整合讲解,让学生对比二者起源异同、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等。

揭秘教材出炉

选入图画名言背后藏寓意

10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各种著作80余部,重大发明创造50多项,艺术作品40余件……徐蓝说,教材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很多,且在选材上也颇有亮点。    

例如:必修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专门配有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及铭文的图片,铭文当中的“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专家建议,教师教学当中,不仅要讲述图片内容,还应该点出“何尊”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何尊的文物价值。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