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8 11:49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报道:昨天,教育部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虽然不对学校进行排名,但是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评估排名。北大有16个学科全国排名第一。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昨天发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此次评估对象是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以高等学校为主,兼顾科研院所。根据评估结果,95个一级学科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数量分别达到16个、14个、9个,占总量约四成。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军表示,评估的目的是使高校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和不足,通过评估促进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同时为学生、社会人士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提供参考。
尽管此次评估是自愿申请参加,但仍然有390多个单位的4200多个学科参加,除2所“211高校”未参加外,其他“211高校”、“985高校”均参加了评估。全国高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为80%。
高校学科评估不再唯“SCI论文数”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军表示,此次学科评估不以“SCI论文数”单一指标评价学术论文,首次采用“定量与定性、质量与数量、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多维度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SCI(科学引文索引)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南京大学率先将SCI引入考核体系,当时一篇SCI论文大约奖励1000元左右。这随后被视为中国学术科研界评价科学家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
但科学界对SCI评价体系弊病的批评之声一直存在。不少教师虽然在产品研发等方面有所贡献,但由于在职称评定方面存在权威论文发表数量这个“硬指标”的限制,造成“有功无名”的情况。
北大16个学科全国第一
此次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10年来第三轮学科评估。尽管是自愿申请参加,仍有390多个单位和4200多个学科参加,学科参评率比上一次增长了79%。除了两所“211高校”缺席,其他“211高校”和“985高校”均参加了评估。
这次评估对7大类95个一级学科进行了打分和排名。记者统计95个一级学科的排名发现,北大在全国排名第一的一级学科最多,有16个,其次是清华大学(14个),第三名是人民大学(9个)。
新一轮学科“体检报告”出台 SCI不再一家独大
中国青年报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原春琳)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今天发布了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在这份被民间称为学科的“体检报告”中,数量的影响因素渐渐淡化,质量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尽管发布评估结果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并不具有行政管理权,本轮评估也是本着自愿申请参加的原则,但是,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学科参评率比上一次增长79%。
在代表国内高学最高发展水平的“985高校”和“211高校”中,除了两所“211高校”没有参评,其他高校都参加了评估。换一种计算方法,全国高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为80%。
有教育界人士乐观地期望此举能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术评价的风向标。
据介绍,第三轮学科评估按“新学科目录”进行,自2011年年底启动,历时一年,要求“拆分学科”(如原“历史学”、“建筑学”)相关学科必须同时申请参评,以客观反映学科拆分后的真实情况。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4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专家确定。
数量多少与得分高低不再直接挂钩。本轮评估全面改革排名性评估的一般做法,采用多项代表性指标代替总量指标,同时对规模指标设置数量上限,克服单纯追求规模的倾向,在“比总量”和“比人均”之间找到“比质量”这个平衡点。
仅以公众最熟悉的SCI为例,它终于不再一家独大了。多年来,以“SCI论文数”单一指标评价学术论文的做法饱受诟病。本轮评估首次采用“定量与定性、质量与数量、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多维度学术论文评价”方法。如将论文“他引次数”及“ESI高被引论文数”与最新发表的高水平期刊论文同时纳入评价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