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論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

 

摘 要:基於筆者十余年編輯從業經歷及研究,本文從職業素養、編輯責任、業務能力、社會銜接等幾方面進行分析,提出新時代背景下編輯隊伍應培養的職業技能、工匠精神等正確的修煉之路,以期達到鼓舞廣大期刊編輯士氣、穩定期刊編輯隊伍,強化編輯的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的目的。做一位優秀的期刊編輯,要從專業能力、知識儲備和思想水平等方面不斷提升,形成高度的自我認同和職業認同,將編輯工作視為無悔的選擇並為之奮斗終身。

關鍵詞:期刊編輯﹔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編輯責任﹔自我認同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3-0146-02

筆者11年前大學畢業即加入編輯隊伍,對於編輯工作聽到最多的便是“為他人做嫁衣”的描述,而“編輯無學”也是部分人心中對於編輯人員的定位。在編輯崗位工作十余年后,自覺要用所見所聞所感為這種不當言論正名。相對於期刊編輯,特別是科技期刊編輯,在專業科研人員眼中,他們是雜家或是外行,但對於一本優秀的期刊而言,它的成功都離不開這個領域當之無愧的專家——期刊編輯。

期刊編輯用他們應有的職業素養、責無旁貸的編輯責任、精湛的業務能力和與全媒體時代的無縫銜接完美詮釋著“最好的編輯”。

一、期刊編輯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1.正確的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明確要求:“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政治合格,是對一個新聞出版工作者最起碼的要求。

期刊中正確的政治立場表現為堅持黨的領導,嚴守黨紀黨規和法律法規,明辨大是大非,永遠忠於黨、祖國、人民,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堅決在期刊的發展中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各項決策部署。

2.無條件的熱愛。《編輯人的世界》一書指出,“你必須熱愛編輯工作,才能當編輯”。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期刊出版單位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發展階段﹔(1)單位的邊緣部門,很多單位將無法從事一線工作的人員安排在期刊社,編輯部也就成了安置“老弱病殘”的必然部門﹔(2)安排就業的場所,多年來,一些主辦單位為開拓市場和發展的需求,把編輯部當作就業場所,將一些與主業專業不符的“關系戶”子女親屬等安排進來。這兩個階段產生了大批被動工作的人員,他們將編輯工作當做謀生的手段而非熱愛,隻有發自內心的去了解這個崗位,才能下得了苦功,付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

3.崇高的職業操守。工作態度方面的敬業和精神理念層面的精益求精,細化為稿件審核時的去粗取精和文字整理時的精雕細琢。這是職業操守微觀上的要求和體現。不受拜金主義的影響,用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追求品質的完美,確保篇到刊的質量。

編輯崗位看似枯燥得一成不變,這時編輯人員要靠崇高的職業道德來約束自己,編輯人員要認識到,編輯工作絕不是一個謀生的技能,而且文化的傳承,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要感受到編輯工作高度的使命感。

4.正確的自我認同編輯工作是系統的流程,是由相互配合相互聯系的要素組成的整體。編輯人員在工作中,要協調好一系列關系,這個過程是觀點碰撞的過程,但也難免有失和諧。為他人做嫁衣的白卷青光,以及上述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挫折,都會造成部分編輯人員意志薄弱,或另求發展,或退避三舍。編輯人員應表現出超強的職業意志,理性分析並尊重自然規律,及時干預、化解工作中造成的焦慮,積極疏導,堅強的職業意志會形成較客觀較高的自我認同。

二、全媒體時代編輯責任解析

1.處理關系稿件。在人情社會的中國,導致期刊稿件錄用環節免不了收到關系稿件。編輯人員要堅持質量優先,對學術觀點、標准和質量都同等審核,根據情況對稿件退修或者退稿,並專業地指出稿件的缺點和不足。用專業水平拒絕以次充好。

2.甄別優劣稿件。在信息泛濫的投稿時代,編輯要獨具慧眼,在繁雜的信息中找到有效信息,挑選出論述簡練、觀點明確、創新創優、資料准確的文章,發揮編輯人員的主導作用,以錄用高質量的稿件,來提升期刊的市場競爭力。

3.與作者、讀者建立良性互動。沒有創作,期刊將是無米之炊﹔沒有評論,雜志得不到正確的自我認識。讀者和作者之於雜志,就像空氣和水之於人類,缺一不可。編輯人員要根據作者技術領域、年齡、造詣等建立作者資料庫,以備適合該作者的選題誕生時第一時間找到合適的撰稿人。而讀者中肯的建議和意見則是期刊獲得長足發展的基石,閉門造車將會使期刊步入深淵,唯有廣納賢才、廣納諫言才會“基業永存”。

三、培養以編輯主業為核心,全面發展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