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2019中国最美书店周:应该如何认识新一代的读者?

时间:2019-08-29 14:0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当代“书系新青年”的阅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关注些什么?他们有着怎样的阅读习惯与消费生活方式?近日,为期两天的2019第四届中国最美书店周闭幕式暨颁奖礼,在北京郎园vintage举行,现场揭晓了包括十大好书、十佳出版品牌、城市地标书店在内的五大奖项。

在活动现场,以探究新青年阅读趋势和动向为目的的《新青年阅读文化风向标》首度发布,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观点和新鲜的态度:在众多电子阅读器和阅读类APP层出不穷的今天,超80%的“书系青年”仍然钟爱纸质书阅读;青年群体更加会因为阅读博主、UP主的推荐,激发自身的阅读兴趣,消费决策占主导的家长推荐影响力最低;00后更喜欢出门去书店,90后更喜欢买二手书等“小趋势”。

据介绍,本届中国最美书店周以“新青年阅读+”为主题,前后经历线上加线下,共计为期两个月,联合了73家出版品牌、57家书店品牌和360个门店,涉及全国31个一至三线城市,覆盖阅读人群两千万。作为本届书店周的重磅活动,现场还开展了“新青年阅读「+」什么?”、“科普创作与科普阅读进化论”、“书店未来进行时”和“儿童选书方法论”四场对话。

文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知名编剧、影评人史航,独立艺术经纪人翁昕,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北京天文学会副理事长苟利军,第74届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最美书店周总顾问、童书阅读推广人绿茶,书萌创始人孙谦,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主任、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资深童书出版人、奇想国童书创始人黄晓燕等就上述主题展开,探讨了一系列当下热门的阅读话题。

2019中国最美书店周闭幕活动之一。

同时,颇受“书系青年”喜爱的“Reading Park夏日市集”也同期举办,打造了一场融合出版业、书店业和阅读爱好者的阅读盛会。

当下的阅读形态与以往有怎样的不同之处

新青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杨早、史航、翁昕分别给出了他们心目中“新青年”的定义。翁昕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认为新青年和其他年龄段相比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和好奇,这可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

翁昕提到,在过去,阅读常常会和如饥似渴联系在一起,但他的成长过程正好伴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因此自主选择的意愿(选书的能力)成为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史航认为,“新”不是一个累计的状态,而在于刷新。因此,他认为,一个随时在刷新的读书人,就是新青年。这个过程类似于刷新打怪,最为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够新,在别人眼中要够怪。杨早认为,与什么是新青年相比,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当一个新青年。

翁昕发现,原本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会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所以人们可以试着尝试去增加一些原本认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些新东西和新意思会让自己变得不一样。翁昕是一位艺术经纪人,他发现,艺术收藏家和艺术展览的观众和以前相比,都没有那么“务实”。在这里,“务实”是一个中性词,他刚进入这个行业时,艺术收藏家往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画我现在买下来,两年以后能卖多少钱?”因为,他们将艺术品当成了理财产品,而不是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新藏家,开始注重不那么实际的审美价值。

史航发现,现在的人们往往有一种奇怪的“鄙视链”,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看他的“小宇宙”,没有哪一个“小宇宙”应该居于鄙视链的下端,因为大家都处在同一个世界,都在“鄙视链”之上。史航说,他可能会拿该看《呼啸山庄》、《复活》的时间,看《这就是街舞》等网络综艺节目。在他看来,收获是一样的,因为文学名著所唤醒的感动,并不是第一次的感动,只是一种重新的唤醒。

史航说,鲁迅曾经在信中提到现在的电影都是获美得宝,所以他不愿意看。但史航恰恰认为,应该看一些“获美得宝”的东西,再加上《呐喊》和《彷徨》,人生才完整。又比如,史航现在开始喜欢易烊千玺,认为他特别像年轻版的霍金。所以,新青年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从这个角度来讲,史航认为自己也是新青年。

知名编剧、影评人史航。

那么,如何看待现代人的读书心态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无法进行沉浸式阅读呢?翁昕和史航都提到,有的书买回来以后可能封套都没拆,有的可能读了很多遍,也有的书读了第一页就放着不动了。但翁昕认为,读书这件事,和工作不一样,并不会讲究什么退休时间,“读书不是一定要去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爱好,我可以慢慢地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它。”杨早则认为,阅读最后是建立人和人的关系,如果读了书,却不能对周边的人,对整个社会形成一个相对睿智、固定的看法,“这个书就白读了。”

科幻小说的意义并非做科普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