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浅析南京古文化遗产经济建设

时间:2019-08-28 12:5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封建经济的大海之中,所以不可避免的具有保守性,封闭性等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还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呢?中国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7月7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浅析南京古文化遗产经济建设——以‘夫子庙花鸟虫市’为例“小队决定着眼于南京古文化遗产的经济建设,走访了夫子庙花鸟虫鱼市场。

  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在明末清初产生,民国时期形成一定规模。它的存在及发展见证着南京的历史长河和南京人民的市井之乐,是老南京人极其喜欢的地方。特别是住在城南的老南京人,散步的日常就是到夫子庙花鸟市场逛一逛,逗逗鸟、看看鱼、赏赏花......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浅析南京古文化遗产经济建设

  (市场内部商品种类 摄影 朱研)

  自2003年开始,花鸟市场在夫子庙一开就是11年,在夫子庙地区经营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很多问题。从夫子庙的老员工口中了解到,那时花鸟市场虽然繁华,但管理起来十分麻烦,卖花草的和卖宠物的商家都错落分布,管理和卫生处理问题日益显著,再加上夫子庙对于人文旅游的建设,花鸟鱼虫市场渐渐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自2014年始,桥瓮花鸟市场开始投入使用,桥瓮花鸟市场在城东梅家廊路,对面是七桥瓮湿地公园。门口的招牌挂的却是夫子庙花木鱼虫市场,也许南京人更熟悉的是它的前身--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

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浅析南京古文化遗产经济建设

  (花鸟虫鱼市场正门 摄影 朱研)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不断成长壮大,由于其具有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两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二者往往矛盾对立,要实现二者的统一发展,还需要市场、政府、产业主体、个人等共同努力、携手解决。

  因此,本次实践活动,小队为了研究南京古文化遗产的经济建设,走访了夫子庙花鸟虫鱼市场,通过前期的网上问卷调查,以及后来的实地走访,收获了许多有用的资料,并以“花鸟虫市”为例,研究其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转型,从而提出对于南京古文化遗产经济建设的一些建议。

  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和数据,小组讨论了实践收获,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夫子庙花鸟鱼虫市场所处的位置略偏,附件的交通的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加强,附近并没有地铁的建设,使得许多顾客只能闻其名未能闻其身。并且,太过于市场化建设的花鸟鱼虫市场让人总有种进入菜市场的感觉,远远未能给人以文化浸染的感觉。

  另外,花鸟市场搬迁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管理,但实地观察的结果是卫生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管理的难度还是存在。客流量可能搬迁过后的一大难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去的时间不对,完全无法感受到以前花鸟市场那番热闹的景象,花鸟鱼虫文化的重建之路任重道远。

  再者,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人类文化遗存资源,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在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各地出现了传统文化保护热。但巨大的保护投入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使得文化保护难以为继。因此,提高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发挥其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以此反哺其社会效益的发挥,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和市场经济是想适应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守礼思想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儒家文化的“节用”“富民”“使民以时”的思想,养成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和美德。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积累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浅析南京古文化遗产经济建设

  (市场内部摊位 摄影 朱研)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