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加大教育开放度助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市政协“远程商量”海内外专家发言摘登

时间:2019-08-19 20:3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加大教育开放度助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市政协“远程商量”海内外专家发言摘登

  编者按

  6月26日下午,市政协邀请部分政协委员、海内外教育专家,围绕“加大教育开放度,助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在龙奥大厦市政协视频会议室举行“远程商量”。会上,俞敏洪作主旨发言;来自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海内外教育专家康斯坦金·彼得洛维奇·达琴科、宋照礼、赵东瑞、李忠国、廖悦兴、许晓勇,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围绕强化国际化教育思维、探索建设国际化教育示范区、推广项目制学习、加强英语实用化教学等方面发言,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摘录部分发言予以刊发。

  展示开放姿态 强化国际思维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这次会议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体现,通过本次视频会议,能够跟来自全球的专家进行交流,我感觉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我觉得这是市政协贴近老百姓、贴近中心工作开展商量的一项务实举措。

  首先,思维上的国际化。任何改变都是来自于思想的改变,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更加开放了。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思维,也真正能够让一个国家发展思想意识发生改变,让我们的政体、经济变得更加开放,这就是思维的改变所带来的结果。所以,济南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思维的改变。

  第二,最重要的是有影响力的人的思维改变。首先是政府领导,政府领导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其次是企业家思想思维的改变,意味着他们引入全球最先进的商业模式、经济模式和经济合作;再次,是教育系统的思维改变,教育工作是影响我们下一代的。

  第三,教育国际化应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化被误解为开办国际学校和贵族学校,一个范围非常窄,第二个方向性有问题。国际化教育跟钱没有太多关系,与学生课程设置是有关系的。这需要在整个课程体系方面进行升级。扩大孩子们的视野,能够站在国际的角度观察问题,站在不同文化角度来考虑问题。

  第四,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语言方面的布局。中国一直对外语教学特别重视,但我们中国的外语教学基本是为了考试在教,而不是为了交流在教。培养孩子英语交流能力,这是我们未来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第五,展示开放姿态。一个城市从饮食、文化,到教育体系、商业环境,如何形成特别开放的环境,吸引更多外来投资或者引入更多外籍人士,能够定居或者工作在这个城市,那么城市的国际化才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希望有机会与济南高校合作

  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顾问康斯坦金·彼得洛维奇·达琴科

  近年来,中俄关系越来越好。两国都在大力推动、发展双边友好合作。目前在两国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俄罗斯已把汉语纳入高考语言,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

  关于中俄教师和学生的互访与交流。目前,莫斯科很多高校在和中国高校进行互派教师、学生、创建联合课题等活动,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已在深圳成立了分校,莫斯科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中俄共同举办联合比赛活动。我们大学也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现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已与北师大共同发起了中俄师范高校联盟,联合在中国举办俄语奥林匹克比赛和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奥林匹克比赛。

  发展中俄高校合作办学。两年前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与渭南师范就开展了合作办学,在渭南师范成立了莫斯科艺术学院,开设了音乐、美术及学前教育三个专业,由俄方派遣20名老师,学生毕业后将拿到两个学校的毕业证。我们跟中国的合作正在进行中,我们也希望有机会与济南高校合作。

  教育应及时应对时代大变革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组织管理系副教授 宋照礼

  新加坡的历史比较短,教育随着产业升级相应做了一些变化,从基础教育到职业培训体系、高级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到现代教育强调自主学习、创造力。

  教育应及时应对时代大变革。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的社会变革的体系。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提出了33个主要产业要进行产业转型,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培训体系都要关注这些行业。其中,全球思维是未来新加坡整个教育培训所要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

  再次,关于大学再造。就是针对未来的教育体系再造,成立了终身学习办公室,为新加坡国民的未来教育打好基础。

  最后,关于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当前新加坡正在再造国家的技能教育体系,最主要是往数字技术方向转变。

  济南教育开放可以尝试项目制学习

  美国常青藤精英教育市场部负责人 赵东瑞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